談話節目第一期《那些年,我們唱過的女神》播出後獲得大成功,即使不是周末,也有相當可觀的收視率,多個平台上的討論也很熱火,可見大方向沒有錯,策劃組於是放心大膽做下麵幾集。初期還是繼續沾記歌詞的光,盡量從節目內容衍生開去,比如針對記歌詞中經常考到的男女對唱環節,就做了一期《昔日的金曲情侶》,嘉賓找了兩對曾經以情歌對唱出名的歌手。
這兩對歌手的歌都膾炙人口,常年霸占ktv對唱金曲排行榜top。其中一對a男a女是純粹合作關係,當年唱紅那幾首情歌之後,各自發展,如今a男轉戰影壇,影帝候選人已經當了好幾次,很有可能從陪跑變正主,a女則繼續在歌壇打拚,作品頗豐,也混成了“姐”字輩人物。
另外一對則比較有故事,b男b女當初在合作過程中擦出火花,發展到同居,對全世界表白,有過一段甜蜜時光,但後來頂不住經紀公司和粉絲的壓力、兩人之間也產生了矛盾,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分道揚鑣,未能成就姻緣,後來b女金盆洗手,嫁給圈外人士,沒過幾年又離婚,b男則影視歌三棲發展,最近也傳出跟某位圈內新人過從甚密。
對於k歌愛好者來說,這四位嘉賓相當熟悉,很多都聽過唱過他們的歌,於是當然也很好奇那些對唱金曲背後的故事。
大部分觀眾看娛樂節目就想圖個樂,圖個新鮮,而華國此時的訪談節目要麼過於正統、主持人過於學院派,要麼完全把自己降格成小粉絲,恨不得對受訪嘉賓頂禮膜拜,總之不是太高冷就是太抱大腿,年華台這個節目第一期播出之後,親切接地氣、幽默又不至於低俗的風格就讓人眼前一亮,而這第二期節目乘勝追擊,既帶大家回顧了那些經典的對唱金曲,也讓當年的歌手親自講述了背後的故事。
節目中,在主持人有技巧的導引下,b男親口澄清他與那位圈內新人完全是同公司前輩照顧後輩,並無曖昧,而對b女離婚後的生活相當關心,最後氣氛到達高.潮,在眾人起哄聲中,b男b女帶著度盡劫波之後的微笑,並肩上台親自獻唱、原音重溫,當然沒有省掉情歌對唱必不可少的深情對望、牽手擁肩,很是讓人唏噓。
播出之後,當年曾因為兩人談戀愛而互相敵視的兩方粉絲甚至都開始刷“在一起”的口號。
而這個節目反過來也促進了記歌詞。
自從聖誕特輯出來之後,節目可以說進入了瓶頸期,畢竟歌就那麼多,找點偏僻的歌來考吧,能做出區分,但根本沒人聽過;但大家熟悉的歌,考起來又沒有難度——策劃組絞盡腦汁,也很難再有突破。
賴成軍知道這就像林百川說的,“挖坑給自己跳”,畢竟隨著節目的播出,無論觀眾還是即將參賽的選手,都會更加用心準備,到後來,策劃組幾乎都快要跟不上觀眾的更新提升節奏。
果然,聖誕特輯之後做的兩期,反響都不如聖誕,賴成軍明白,新節目衝出來固然不易,但要保持對觀眾的長久吸引力更難。轉型勢在必行。
好在還沒等他想出解法,解法就自己長腳跑來找他了。
原來是有經紀公司、唱片公司主動來跟他們聯係,想借他們節目的人氣,幫自己旗下藝人的新歌做點軟廣告。
就連賴成軍本人也接到通過朋友渠道找上來的經紀人,“二少,我帶的藝人最近正在打歌,詞是xx寫的,又有意境又有趣味,我覺得用來當你們的考題就很好。”
說起來,記歌詞早就在無形中幫不少老歌打了廣告,凡是在節目中考到,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歌,都升到了各大城市ktv熱歌榜的前列。那些經紀人也是看準了這個機會,“你們上一期不是選了xx的新歌嗎?我們xxx的新歌比那首好聽多了——你們出題考人之外,也要選相對旋律好、傳唱度好的吧?”
接收到這些新信息,賴成軍和策劃團隊商量了,認為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畢竟如果一直是路人參賽,很難保證會有肖清容那一批的人氣,而藝人本身就自帶資源,適當改變遊戲規則,增加明星元素,那麼相對的,節目難度稍微降低點,也不會有太大壓力。
賴成軍鬆了口,可以與時俱進,又傳達了一個“討價還價”的指導思想,比如哪位新人想來打歌,但他本人的人氣又還沒達到一定程度,那麼為了彌補“軟性廣告”帶來的負麵影響,則需要他靠自己或公司的資源人脈,找一個有影響的藝人來參加節目與民同樂,當做“廣告費”,達到雙贏效果。
對於這個附帶條件,經紀公司的方麵倒是接受的不錯。於是在後期的記歌詞節目中,觀眾們意外的看到了明星出場,沒想到有些明星不光紅歌,就連自己的有些歌都不太熟,參加比賽還不一定能贏,於是,明星元素的引入,有效的填補了節目難度受限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