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祖孫相見(1 / 2)

終南山又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是秦嶺山脈的一段,西起武功,東至藍田,千峰疊翠,景色幽美,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其山峻拔秀麗,如錦繡畫屏。其間森林茂密,古木參天,花香撲鼻。遠觀終南,林木蔥籠,堆蒼疊翠,水榭樓台,廟宇紅牆,近看終南,水靜似境,倒映山色,壑幽穀深,峰嶺對峙,儀態萬千。沿九轉十八彎的崎嶇山路行至峰頂,殿宇恢宏,頓覺神清氣爽,鳥瞰峰下,布有山左的猛虎撲羊,山右的閻王靜座,山前的金龜出遊和雙龍戲水五個玲瓏自然、形態逼真的峰嶺,終南湖碧水悠悠,寶殿內晨鍾暮鼓,給人於超然的感覺。

同時,終南山又為道教發祥地之一。古人雲:“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裏茸翠,以樓觀為最佳。”終南山樓觀台以其悠久的道教曆史、動人的神話傳說和眾多的文物遺跡,吸引著無數文人墨客或者俠客遊士的青睞。便有一稱為王維的名家,便專為此提過首詩:“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卻是以不全求全,從而收到了以少總多、意餘於象的不凡效果。

而提到這終南山,人們首先想到最多的還是那全真教的總駐地重陽宮。其中殿堂5000餘間,住道士近萬名,宮殿規模之大為時中道觀之首。

而除了重陽宮,另一大重地便是位於其左近不遠處的活死人墓。墓上刻有碑文,卻是那全真教祖師王重陽所提,乃寫道:“活死人兮活死人,風火地水要隻因。墓中日服真丹藥,換了凡軀一點塵。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閑寂真虛靜,隔斷凡間世上塵。”

時近三年回到故地,心中不免感慨萬千。這兒的一景一物依然,隻是樹木更為茂盛了,草兒長更高了,鳥兒唧喳,彩蝶飛舞於群芳之中。隻是在楊曉月心中,所感到的還是變化很大。其實又何嚐知道所變化的並非自然景物,它們還是按照著自己的規律生長發展著,而真正變化的卻是人的心境。當時走的時候,還是個爭強好勝的小姑娘,一轉眼雖然時日不能算太長,但也足以讓當初的純真女孩變成了如今深諳世事的女宗主。

此時的她,正站在那塊熟悉的墓前,默默地看著周圍的一切,不經意間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這種笑不再是江湖風雲場上應付式的笑,卻是發自內心的笑。不由得回想往事,竟是曆曆在目,仿佛這一刻自己又回到了當年的最美好的時刻一般。

“宗主該進去了吧,我想老宗主也必定等你很久了,說不定他更想你呢。”見楊曉月對著此景發愣,立於一旁的李冬青忙提醒道。

“哦,是我想事想的入神了。這兒畢竟好久不來了,還是李叔叔前麵幫忙帶一下路吧。”楊曉月道。雖然她知道此地沒有多大的變化,就算李冬青不幫著帶路,她自己也能進去,但還是習慣性的要求了一下。

李冬青也是無法,唯有報以苦笑,便也不多話,直接在前頭帶路。

二人迅速地繞進墓碑後的一片密林,在茂密的林木叢中,終於發現了一個地下入口。洞口不大不小,正好可以容一人半從此入內,於是二人一前一後地轉入其中。拾階而下,洞中的光線卻是越發的黯淡。而且越到裏麵,就也昏暗,同時還得不時留意腳下的異樣。到最後伸手不見十指的時候,竟是完全憑著感覺走路了。好在二人對此地形等等已經熟透,所以也根本不在乎這些。

二人又往下了好一陣,終於有了腳下踩實且觸底的感覺。心知已是到了底層,找準了方向位置,便立刻往著既定的路線前進。到洞底的時候開始有光線了,雖然依然無比幽暗,也要好了許多。而且越走,光線也越來越明亮。雖然不知其是吸收了何處的光芒,卻也能將周圍的物事照得無比清晰。

如此行走著,直到有行了大約有一裏多路的時候,方才來到一個像是暗門的地方。李冬青手腳熟練地在門側壁最薄弱的地方敲擊了三下,過不多時卻也聽到裏麵傳來三下“咚咚咚”的回聲。便湊近了在那石壁說了句“入得墓中,但聽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