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誌秦沉默了一會後說:“但田明的死亡現場並沒有發現頭發。”
“沒有發現不意味著不存在。肯定不是偶然。肯定有什麼前因後果沒有被我們注意到。肯定有動機在。老何我能不能麻煩你一件事?”
“你說。”
“找4月1日跟程莉莉一起到陳家塢采訪的人問話,把他們在陳家塢整個行程都問出來,包括吃過什麼喝過什麼到哪幾個村民的家裏,談論過些什麼。都問下來。”
“沒問題。我馬上去辦。有消息打電話給你們。”
我回二樓看材料。
層層疊疊的材料。
如果說死亡方式有規律可依,那麼,其他方麵就應該也有可遵循並且可能是被嚴格遵循的規律,比如殺人動機。
這就是模式。
美國電影《七宗罪》的殺人模式。
死亡方式可以歸納成三類,也應該意味著,殺人動機也有三類。
哪三類?
我把卷宗按死亡方式分別排列,對比分析。從每個死者的家庭背景,性格脾氣和職業擅長等等方麵入手。
老苗向村民們詢問過他們對近十幾二十起死亡案件中受害者的了解程度和看法,做過一份詳細的記錄。
我參照記錄,一個一個地排。
常坤知道我在幹什麼。
付宇新也知道。
我們同時在做,不說話,埋頭找。
付宇新和我同時發現問題所在。
的確,有四宗猝死案件中的死者,生前都有一個共同點:脾氣暴戾,口啤和人緣極差。
這也是電視台那個實習記者田明的特點,女主持人說田明進電視台仰靠裙帶關係,從不服從調配,脾氣和人緣都差。並且,他在陳家塢采訪的時候,動手打過於菁菁。
那一巴掌是田明的催命符。
可凶手到底用什麼樣的辦法要了田明的命?
如果真是下毒,凶手僅有的機會就是田明在村裏的那幾個小時中,他把毒下在什麼地方能神不知鬼不覺?
還有程莉莉。
又是什麼導致她的死亡?
凶手又是把毒下在什麼地方?
程莉莉和田明一樣,脾氣暴戾,口啤人緣極差,而且會使用暴力。可是為什麼她的死亡方式和田明的不一樣?
這不符合模式。
程莉莉衣服上發現那根帶著隱喻意味的長頭發,可是田明身上沒有。是他在下山回家的路上弄丟了?還是根本就沒有?
如果是弄丟了,還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