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會是未來兩年國內製作成本最高的電影,錯過了這一部,估計要等好幾年。”經紀人王佑蘭對陸洋道。
“雖然國內也拍過一些大製作的電影,但是票房成績卻是參差不齊,有的耗錢,也賺錢,有的就是拿錢打了水漂,血本無歸……這種風險大的投資,不是隨便什麼公司都敢做的。”
宗天和方科作為大的投資方,將承擔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拍攝成本,另外數十家小的投資方總計也要投入2億人民幣的資金。
這個龐大的數字背後代表著投資人的野心,但也意味著給各方造成的巨大壓力。
“十億製作的片子,如果火了,那一定會成為演員職業生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如果不幸虧了,那肯定一輩子都逃不脫票房□□的稱號了。”
王佑蘭對陸洋參不參加試鏡,還是持保留態度的。
“你還年輕,可以再穩紮穩打一些,沒必要冒這麼大的風險。”
他是看著陸洋這樣一步一步腳踏實地走過來的,就怕一次慘重的失敗,會給陸洋的演員生涯帶來不可挽救的影響。
陸洋聽出了王佑蘭的意思,他把試鏡的人物小傳拿在手裏:“我會仔細考慮一下再做決定的。”
——票房毒_藥,對於演員來說,絕對是一個劇_毒的標簽!
有些在電視劇圈叱吒風雲的演員,在大熒幕上卻屢屢失敗。
要麼是接了文藝片卻彌漫著一股裝x裝過頭的氣息;要麼是在搞笑片裏撐場麵,撐到最後不僅不好笑,還很惡俗。
觀眾帶著對他們的喜愛走進電影院,要多期待就有多失望,接著就是惡評如潮,票房慘淡。
還有的原本就是大熒幕演員,隻是運氣不好,一連幾次拿到的劇本都是“毀人不倦”型的。
這時候網友不會說他們運氣不好,而會覺得這些拍爛片的演員是為了錢放棄了演員的尊嚴。
也許確實有這方麵的原因,但有時候真的是“一劇難求”——好的劇本不是超市裏的馬鈴薯,累得高高的等你去挑挑揀揀。
實在沒有好劇本的時候,演員也是要養家糊口的。
這時候說什麼“不為五鬥米折腰”,對他們不太公平。
一個電影好不好,演員的表現固然重要,但很多因素不是單單演員可以決定的。
觀眾有時候看不到這些深層次的東西,他們隻關注演出的卡司,所以最後背鍋的自然是表演者。
總之,一個演員一旦被打上了“票房□□”的稱號,在大熒幕就很難混得開了。
有些藝人雖然在大熒幕上失利了,回到電視圈依然可以玩轉得開,照樣當自己的視帝、視後,收視口碑一樣不少。
但是相比於快節奏的電視劇,電影到底是不同的——隻要是真正熱愛演戲的人,都會想參與電影拍攝,感受那種追求每幀畫麵都要展現極致的“快_感”
參與電影拍攝,就是陸洋接下來想實現的願望。
現在這個願望就擺在他麵前,即將實現。
隻是,需要考慮蛋糕是不是太大?吃下去會不會不僅不能滿足,還會噎住自己?
現在陸洋的優勢在於年輕,有很多時間可以“揮霍”。
但他的劣勢同樣也是年輕,甚至在自家經紀人眼裏,他都還不具備可以承受這種壓力的年齡和閱曆。
王佑蘭看陸洋拿了人物小傳,顯然心裏還是想參加試鏡,無奈卻又拿他沒有辦法:“這次的投資方是宗天和方科,不知道他們對這部電影的投資回報期望值有多高。”
―――――――――――――――――――――――――――――――――
相比之下,宗政海對陸洋要不要參加試鏡,給出的態度就非常正麵了。
“可以確切地說,宗天和方科都沒想在這部電影上直接賺錢,”宗政海直截了當地跟陸洋透底:“我們甚至已經做好虧本的打算了。”
科幻電影對於華國市場來說,一直是塊美味但不好烹調的肉。
看著國外商業大片在華國獲得巨大的收益,誰不想分一杯羹?隻是暫時不具備這個實力罷了。
而且科幻電影本來就是極燒錢的電影類型,在沒有充分把握的情況下,誰敢用幾億來“實驗”、來“試水”?
如若不是方科和宗天達成了一致的意見,任何單獨的公司要拿出這麼多錢來拍這部電影,恐怕也是要慎重再慎重地考慮的。
方科拍這部作品,明麵上是為了“情懷”,是為了將自己締造的遊戲世界以另一種形式表現出來,其實說到底就是想擴大《星辰》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