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興之所至(1 / 2)

劉莊定是知道了我的良苦用心,自那日之後便沒再來長秋宮。

陰太後是何等通透的人兒,對我和劉莊私下的約定也瞧出了七八分,卻是隻字不提,對我一如既往慈愛不減。

我給陰太後請安也都讓林姑姑事先幫我打探好,避開劉莊!

每日除了陪陰太後便是閉門不出,我也都是素麵朝天的,連眉也懶得畫了,首飾更是懶得戴了,頭發一挽草草了事,也落得自在。如果不是林姑姑耳提麵命的說剪發不好,我幾乎要剪去長發了!

除去給陰太後請安,或者偶爾陪陪她下下棋。宮裏的大小事也都是有章可循,再加上凝香和林英,殷虹,墨香從旁協助,倒也不用費太多時間。

我的空閑時間一下子多了起來,以前的日子幾乎都是圍著劉莊轉的,現在時間是自己的,一時間有種重獲自由的感覺。

日間我便用起那台織布機,練習織布。晚間挑燈夜讀,易經、春秋、楚辭、周官......總之以前走馬觀花看的書籍都拿來細細的品味一番,偶爾看的興起,還會寫點讀書感受。

幾乎每晚我都會夢到劉莊,好在夢都是溫馨美好的。隻是在醒來的那一刻,發現自己一個人躺在床榻上,心頭難免失落。

日子變的簡單而又安靜,清心寡欲或許就是我目前生活的寫照!

馬防送我的那台織布機,確切應該叫提花機。提花的工藝方法源於原始腰機挑花,漢時這種工藝方法已經用於斜織機和水平織機。通常采用一躡(腳踏板)控製一綜(吊起經線的裝置)來織製花紋。為了織出花紋,就要增加綜框的數目,兩片綜框隻能織出平紋組織,三到四片綜框能織出斜紋組織,五片以上的綜框才能織出緞紋組織。

花本式提花機在漢剛剛興起,又稱花樓,是織造技術最高成就的代表。它用線製花本貯存提花程序,再用衢線牽引經絲開口。花本是提花機上貯存紋樣信息的一套程序,它由代表經線的腳子線和代表緯線的耳子線根據紋樣要求編織而成。上機時,腳子線與提升經線的纖線相連,此時,拉動耳子線一側的腳子線就可以起到提升相關經線的作用。

工作原理和現代電子計算機發展中程序控製與存儲技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看來古聖先賢們的發明對後世的影響極為深遠。

在提花機上,紋板套在花筒上,每織一緯翻過一塊紋板,花筒向橫針靠壓一次。當紋板上有孔眼時,橫針的頭端伸進紋版及花筒的孔眼,使直針的鉤端仍掛在提刀上。當提刀上升,直針跟著上升,通過首線鉤子和通絲帶動綜絲提升,此時穿入綜眼的經絲也隨著提升,形成梭口的上層。在綜絲的下綜環中吊有綜錘,在梭口閉合時,依靠其重量起回綜作用。當紋板上無孔眼時,橫針後退通過凸頭,推動對應的直針,使直針鉤端脫離提刀,因此與直針相連的綜絲和經絲均不提升,經絲就沉在下麵,形成梭口的下層。所以每根經絲的運動是根據紋板上有孔或無孔來決定的,紋板上的孔則是根據花紋和組織的設計要求軋成的,因此經絲的運動也就符合紋樣和組織的要求。

織造時上下兩人配合,一人為挽花工,坐在三尺高的花樓上挽花提綜,一人踏杆引緯織造。

我宮裏的宮女都和我配合過,林姑姑自然是配合最多的。我一般都會坐在上麵挽花提綜,她們踏杆引緯織造

偶爾劉綬過來看我,也十分好奇的跟著玩上幾把。動搖多容,俯仰生姿,此時我才能看到劉綬發自內心的笑。

“然姐姐你織的布送我幾幅,我用來做衣服,自己親手織的就是不一樣!”劉綬踏著杆笑著跟我說。

“好啊,隻是我這都是棉的,要是有絲綢的送你更好了!”我是比較喜歡棉布,隻是時下絲綢才是貴重之物,棉布一般被視為很寒酸的。

“你還知道絲綢啊,看你現在完全是布衣荊釵了。不!你是沒釵!”劉綬說著一撅嘴停止了踏杆:“你們到底怎麼了?這都一個多月了,我可是聽說皇帝哥哥都沒來長秋宮!”

這一個多月我雖然盡量避開劉莊,但是關於他的消息我還是知道的一絲不差。他沒來長秋宮,也沒去賈薔那,也沒聽說寵幸任何人。聽說的隻有他勤勉政事,早出晚歸,每每的議政都到亥時才回宮。我明白他也像我一樣需要一個自我療傷的過程。

“你們是不是鬧矛盾了?”劉綬見我不說話,又追問著。

“妹妹,你說我在濯龍園種桑養蠶如何?這樣我們就有絲綢可用了!用你的小木屋養蠶可好?”有些傷疤就不要去揭了,慢慢愈合了便不會再痛了。此刻我似乎明白了馬防每次逃避談論劉綬時的心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