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姚老爺和姚木瑞帶著五十名花農,一百二十株陪嫁牡丹,從西園縣出發往京城而去,魏槿則代替魏老爺陪同前去,薜寮也跟著同去,因為要先去做禦花園土壤改良的工作,以便栽種後續墨蘭送入京城的賀壽牡丹。
送花的隊伍,一路之上浩浩蕩蕩的走了兩月有餘,八月中的時候到達京城。
這些牡丹盆栽,是用了墨蘭特意配置的營養土,在運輸過程中,又聽從她的建議,將每盆牡丹植株周圍都打下木樁加固,花枝花葉也都經過細細的修剪加固,到達京城的時候,居然株株鮮活。
西園縣牡丹一向聲名在外,雖然這批陪嫁牡丹的花頭經過修剪,此時並沒有帶花,還是一路被民眾圍觀著送入皇宮。
八月底,這批陪嫁牡丹便隨著長樂公主一起,遠赴外番。此後在花農們的悉心照料之下,這批牡丹在千裏之外的異鄉開花結果,豔名遠播,同時也為兩國的交好出了一份力。番王禦花園中的一株陪嫁牡丹,經曆過風雲變幻,在番王去世之後的幾百年後,世人仍能見著其花開幾百頭,在春日裏笑傲驕陽,歎為奇觀。此為後話,撇過不提。
而此次墨蘭沒有同行的原因,是要準備此後要送入京城的賀壽牡丹。
賀壽牡丹與之前的陪嫁牡丹不同。陪嫁牡丹要移植入外番,隻要存活次年開花即可,而賀壽牡丹則要在太後大壽時開仍能開花,這無論是在催花,還是在運輸上都是個極大的難處,墨蘭需親自督察運送。
四月之前,墨蘭便己經將挑選出來的,八十八株含苞的牡丹放下地窖冷藏,等到要出發之前才起出裝車。
運送牡丹的馬車也與往日不同,依墨蘭繪製的圖紙,將馬車改選成全封閉式,周圍留有半尺來寬的木箱,中可存冰。老太爺與墨蘭試過多次,將木箱中冰塊存滿一次,可保持三日左右的低溫,再提前讓驛館準備好要用的冰塊,三日一換,這樣的低溫之下,牡丹便可如在地窖中一樣,含苞休眠。
九月初,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己完成,墨蘭帶著牡丹出發進京,薜荔和姚木瑞與她一同前往,入京為太後賀壽。
一路之上雖然辛苦,但終於在十一月初成功到達。賀壽牡丹一送入京城,便立即送入薜寮事先修建好的地窖之中保存。
墨蘭見過皇上太後,接著便去見了湖陽公主。
兩人許久未見,此時相言甚歡。湖陽公主的話題大多數還是丁梓秋,比起之前,公主對丁梓秋更多了幾分讚賞。趁著這些日子墨蘭還得閑的功夫,湖陽公主拉著她一起,邀了丁梓秋一起京城同遊。
丁梓秋衣著氣度皆與往日不同,看她的目光卻依舊清澈如水。對她的到來也十分高興,每日就算再忙,也定抽出時間與她一同遊玩。
墨蘭原以為魏槿也在京城,卻聽湖陽公主提起,魏槿領了個送嫁花官的頭銜,隨著公主的陪嫁隊伍去了外番,預計明年六月尚能得返。
一時之間,京城的大好山水,在墨蘭的眼前變得索然無味。
十二月初,離太後大壽還有七天的時間,墨蘭命人將牡丹取出,存於溫室之中,周圍燃起木炭,小火慢薰。
十二月十二日,太後大壽。當天,禦花園內八十八株牡丹盡數開放,在寒風凜烈的冬日裏爭奇鬥豔迎風而舞,如仙子下凡,專為太後賀壽而來,不僅太後,皇上,眾臣也都目瞪口呆,嘖嘖稱奇。
大後大喜,壽筵變成了賞花筵,在禦花園中擺了半月這久,直到牡丹相繼謝去放才撤席。
大壽過後,太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墨蘭召進宮來封賞。(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