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毀譽參半的鐵麵皇帝——雍正(4)(1 / 3)

一幫頭腦簡單但卻四肢發達的人竟然為此前來向他道喜,還是他那刁悍的老婆嘴尖舌快:“有何喜可賀?恐今日封王,明日項上人頭不保。”他自己的擔心,不像夫人那麼充斥明顯的不滿,相反,卻泛浮著無奈的歎息:“皇上今日加恩,怎知未伏明日殺我之意?”他明知這裏麵隱藏著一個大陰謀,明知道自己躲不過這場劫難,但是他實在無力回天。冤家路窄!聽憑命運的安排吧。認輸,不是他允禩這樣爭強好勝的人所屑於幹的;本來就是勝者王侯敗者賊,又有什麼必要和理由怨天尤人呢?允禩心裏盤算,也許自己會找到別的機會,再把胤禛掀下馬去。於是,他坦然地領受了新皇帝封給的爵號,不推諉、不拒絕,當然也不幸災樂禍。他的心裏埋藏著另一個陰謀。

二 雍正鐵腕弄權

1 革除弊政——雍正暗改鑄錢法

雍正登基伊始,就碰到了鑄錢幣銅鋁比例的問題。他了解到父皇康熙鑄幣的漏洞,可是要改變這一切卻要麵對很大的壓力。

這天一早,隆科多大步來到養心殿垂花門,看到張廷玉、馬齊、朱軾、張廷璐等十幾個官員都早已到了,等待皇上召見。

“外頭是隆科多麼?”上書房裏傳出雍正的話,“你進來。”隆科多忙答應一聲,掀開厚厚的棉簾進來,一股暖烘烘的熱氣撲麵而來。

隆科多穿一身九蟒五爪袍。進了門,一甩馬蹄袖,跪地叩頭道:

“奴才隆科多叩見萬歲爺!”

“舅舅,別這樣。”雍正伸手拉隆科多,“你起來,以後見朕免了這‘奴才’二字。

“臣不敢!”

“有什麼不敢的?”雍正自然記得的不是什麼“舅舅”,而是他換遺詔保駕之功,“朕稱你舅舅,你自然就當得起。張廷玉是漢臣首輔,凡事小心,這還罷了。舅舅現在是上書房領班滿大臣,又是九門提督,凡事要替朕多想著點,多擔待著一點。”

隆科多舉了一下手裏的黃絹包道:“臣給萬歲送雍正錢的樣錢來了。”

“啊,”雍正心裏高興。雍正鑄錢就要流通海內,加上恩科一開,二十多天後舉行了登基大典,就要改年號為“雍正”,新的雍正時代真正開始了。他沒去接隆科多手裏的樣錢,卻叫道:“叫張廷玉和馬齊進來!”

張廷玉,馬齊進了門,一甩馬蹄袖,跪地叩頭道:“奴才叩見萬歲爺!”

雍正這才接過隆科多手裏沉甸甸的錢包,擱在案上,他一邊解開絹包看鑄錢,一邊跟張廷玉有一搭沒一搭說話:

“這次引見的州縣官共有多少名?”

“二十七名。臣正跟他們講引見儀注”

雍正一本正經地道,“麻雀雖小,肝膽俱全。縣官雖小,卻是親民要官,是朝廷的耳目。廟堂旨意要達布四海,都靠這些州縣小官民吏,坐朝廷的人可千萬不能小視他們。”

雍正手裏撥弄著鑄錢,“哎,怎麼瞧著這三種錢的成色不一樣?”

張廷玉放下手中奏折,跟隆科多一道圍了過來。剛鑄出來的“雍正”錢閃著亮,共分三串,雍正指指第一串,又指著第三串,問道:

“這第三串的錢,字畫也不及第一串清楚。”

“唔,”隆科多鬆了一口氣,解釋,“皇上,不光第三串,就是第二串也不及第一串,因為三種錢不是用一個模具。第一種叫‘祖錢’,是鑄來存禦檔的,用祖錢壓出模具,出來第二種,叫‘母’錢,再用母錢模具大量鑄印,出來第三種‘子錢’,這才是通行天下的錢了。如此反複兩次,子錢字畫成色自然不及祖錢。”

“想不到你還通錢法,”隆科多說得頭頭是道,雍正笑了笑,忽又問:“哎,那個孫嘉淦上奏折說鑄錢用鋁銅比例有些講究? 傳他來見朕!”

張廷玉忙答應一聲出去傳旨。不一會兒就領著孫嘉淦走進養心殿。孫嘉淦磕過頭後跪在地上。雍正沒有吱聲,卻把目光投向跪在地上的年輕司官,孫嘉淦還隻二十多歲,一雙金魚眼,刀把臉配上鷹鉤鼻,那副尊容實在不討人喜歡。

“你叫孫嘉淦?”雍正喝了口熱奶,放下奶杯子問,“幾時調戶部的,朕怎麼不認識?”

“回萬歲的話,”孫嘉淦磕了三個響頭,梗著脖子回道,“臣是康熙六十年進士,在禮部候選三個月分到戶部,沒福得識龍顏。”

“沒見過朕未必是禍,反之未必是福。”雍正挖苦說,“康熙六十年進士,除了分到翰林院做編修的,無論京官外官,哪有做到六品的,不知你是如何鑽營,走哪家門子,爬得這麼快你還不安分?”

“殿試時臣實為第四名,帶缺分發翰林院庶吉士。隻因相貌醜陋,掌院學士說,‘聖上六十年大慶,你這模樣站在班裏是什麼觀瞻?’遂讓吏部將下臣降調戶部主事……萬歲尚說臣是鑽營,臣不知何以回奏!”說罷,已委屈得淚水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