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黃老先生有事外出,呂四娘趁機溜到石崖上,從一個小草棚裏搬出兵器,真刀實劍地演練起來。她一點一劈,舞動得正酣時,不知黃老先生已來到近前,見她一招一式,居然也有點像模像樣了,黃老先生大為驚詫,便隱在一塊大石塊後麵察看。練完劍,呂四娘又隨地拾起幾枚石子,猛地向百步之外的一棵樹擲出一顆,颶地一聲,一隻鬆鼠應聲落地,黃老先生不由得失聲叫好。呂四娘這才察覺旁邊有人,忙循聲尋來,見是黃老先生,臉“刷”地一下羞紅了。追問之下,她原原本本道出了自己學武的目的和經過,黃老先生不但沒責怪她,還對她小小年紀有此誌氣大大稱讚一番,並正式收下她做徒弟。
呂四娘勤學苦練,又有極高的悟性,僅花了一年時間,就盡得黃老先生的真傳。為了進一步提高武藝,黃老先生又介紹她到天台山尋訪悟因法師拜師學藝。
十五歲的呂四娘背上簡單的行裝,隻身告別了“野雲草堂”,一路跋涉,向天台山進發。在天台山的慧日庵裏,呂四娘找到了世外神尼悟因法師。這悟因法師俗姓朱,本是明朝的宗室之女,滿清人入主中原後,她的家族遭到毀滅,幼小的她僥幸逃生,被一遊方老尼收留,帶到天台山削發為尼。在天台山上悟因練就了一身絕世武功,本想為“反清複明”打下基礎,可眼看著清皇朝已日益穩固,自己一直缺少施展才華的時機,心意越來越冷。
就在這時,胸懷深仇大恨的呂四娘投到門下,悟因法師頓覺眼前閃出一道希望之光,她很爽快地收下了這個靈秀的小姑娘,決心把自己武藝和誌向全部注入到她的身上。悟因法師先在庵內辟一靜室,讓呂四娘在裏麵日夜打坐,摒除一切雜念,直練到心如止水物我兩忘,體內真氣與天地之氣合而為一,源源不斷。接著,又將畢生揣摩出的絕技“攝神運氣法”,盡數傳授給她。“攝神運氣法”乃是以自己的意念為武器,隨意運氣,心至氣至,使出看似輕柔的一招威力卻是無比,十丈以外的樹葉都能被功力震得紛紛墜落。
兩年時間在苦練之中過去了,呂四娘已長成婷婷玉立的妙齡姑娘,一身絕技更是了得,不但能飛行樹梢絕壁,而且能心到功至,轉瞬間閃出令人防不勝防的數十勁招。
又過了三年。呂四娘的工夫又飛速提高,已然是一個武林高手,她出手之快有時連她的師傅都自愧不如。悟因法師認為她的功夫已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以下山完成夙願了,於是將一把珍藏多年的寶劍交給她,並叮囑說:“絕技在身,除報仇雪恨外,也要扶弱濟貧,鋤除不平!”說到複仇之事,悟因法師還說了句八字偈語:“瓜熟蒂落,中秋之候。”呂四娘牢記在心,拜別師傅,下山去了。
江湖上出現了一個妙齡女俠,殺富濟貧,聲威四震,這就是呂四娘。她為了磨煉自己,持劍闖蕩南北,在神不知鬼不覺之間,幹了很多讓老百姓拍手稱快的好事。看自己的本領差不多了,便毅然束裝北上京都。
呂四娘到北京轉了一大圈,發現皇宮禁衛森嚴,一時無從下手,呂四娘在城外的妙音庵住下,等待著行刺的機會。
這時已是雍正十三年,經過一番血雨腥風的鎮壓,雍正皇帝滿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卻又從南方傳來貴州苗民作亂的奏報,亂軍已接連攻下幾座城池,當地官吏飛傳奏折到朝廷請援,這天早朝,雍正與群臣商議對策,說來議去,居然滿朝文武都拿不出個像樣的辦法來,皇帝心中不免憂煩不已,退朝後駕幸圓明園,想到清靜的環境中散散心。這天是八月十四,正是秋風氣爽的季節,園內百草枯萎,黃葉翻飛,見此秋景,年己五十八歲的雍正皇帝不由地產生一種遲暮凋年之感。在長春館用過午膳,坐上由四個小太監抬的軟轎,在園中溜彎消遣,經過古香齋時,忽然聽一陣柔和哀怨的笛聲,聲聲沁入雍正的心裏。“皇家園林,錦衣玉食,享不盡的榮華富貴,為何還有人如此幽怨?”雍正自言自語道,不由得產生了一探究竟的念頭。遁聲尋去,繞過樓館,遙見池塘對麵的假山旁,一個年輕宮女正持笛吹得入神。雍正屏退抬轎的太監,悄悄走過去,在吹笛宮女背後停住,輕輕咳了一聲。宮女回頭一看,竟是皇上駕臨,一時心中無備,嚇得竹笛脫手,連忙跪下見駕。雍正帝看著小宮女沒出聲,那宮女還以為皇上動了怒,直嚇得眼淚像斷了線的珍珠,滾落在粉妝玉琢的麵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