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曦煌記掛著這幾十個字。害怕自己遺忘,先用紙筆將這些字給抄寫了下來,然後,吹幹墨跡,貼身藏好,這才火急火燎的離開了酒樓。
一路上,他腦子裏想的,嘴裏念叨的,全是這短短一百二十字。但說句老實話,他真的是,一點頭腦都摸不著……
華夏文字,講究微言大義,古代為了文化的傳承,甚至特意開發出了句讀這種奇特的斷句方式。所以,非華夏人,基本難以弄清楚字句之間的斷句,以及文字文章的真正意思。一方麵,這阻止了華夏核心文化的普及化,但另一方麵,卻保證了華夏文化的傳承。
可現在的王曦煌,對這個卻有點痛恨了,遠比前世他研讀道德經還要痛恨。
《道德經》傳聞乃是老子所書,全文五千言,分為道經,德經,而德經已然失傳。王曦煌前世曾有幸見過一篇沒有標點符號的道德經,重新研讀,竟然發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東西。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一般人的句讀,便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但若解句讀為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這又作何解釋?如果說一般人認為的道德經句讀全是錯的,被改的麵目全非,那又會發生什麼事情?
微言大義,不外如是,王曦煌此刻便要拿出前世研究道德經句讀真意的架勢,做一個尋章摘句老雕蟲!
這短短的一百二十字,王曦煌當然能全部認識。可這東方九氣,乃是哪九氣?始皇何人?青天何指?碧霞,鬱壘又是誰?
字裏行間的意思,真的讓他有些抓瞎發懵,連在一起,更是不知所雲。
河圖洛書,常人眼中那是鬼畫符,可伏羲卻能從中悟出八卦。易經道經,一般人乍一看,腦袋都要大,但有些人卻能從中窺的世界運轉之規律,領悟道法丹書無算。
女師傅既然選擇自己,那說明我王曦煌肯定有什麼可取之處,她斷然不會拿一件我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來戲弄我!肯定是我沒有找對方法!王曦煌雖然受了挫折,但心中卻豪情不減,反而愈加堅定修煉之事。
這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自信!有自信,哪怕身殘,哪怕百折,終有一日,便能一飛衝天!
不得其門而入,那便想辦法找,甚至破門而入,這天下事,還難得倒有心人麼?
既然一時半會兒領悟不到其中的真意,王曦煌便用笨辦法,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些事,本就是靈光一閃,水到渠成的事情,關鍵是要不放棄!
一路上,王曦煌就這麼神神叨叨的念叨著這一百二十字,甚至有幾次沒注意,一不小心栽倒在地,還惹得路人前來攙扶,鬧得他怪不好意思的。到了家裏,張氏和香雪還都以為他舊病複發魔怔了,要去請郎中前來救治。他理都沒理,隻顧著自己鑽研。
“兒子這是在研究學問,你們女人就知道壞事,頭發長見識短,去去去,還不去廚房熬些滋補湯羹,給東來好好補補。淨添亂!”聞訊的王老實趕緊勸住了她們。
這十日,王曦煌隻顧全神貫注的投入到領悟東山神咒這事上來,廢寢忘食,餘者概不關心。還好有香雪照顧他,餓了送上熱騰騰的飯菜,渴了奉上香噴噴的茶水,累了給他擦汗捶背。
但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他還是沒有絲毫領悟。即便對這一百二十字倒背如流,他還是沒能從中領悟到什麼修行功法。
隻是,這一番苦讀精研,讓他心中原本的浮躁之氣也少了許多。
人,難得全身心的投入某一件事情,對每個人來講,這都是一件難得的體驗,千金難換的人生閱曆。
王曦煌隻覺得整個人的身心都得到了升華,心靈得到了難言的淨化。對於身畔發生事情的感知也愈加敏銳,原本被他遺忘掉的許多記憶也再度浮現上了心頭。
最後的日子到了,他看著自己身前抄寫的第一千二百六十一張手抄東山神咒,忽然笑了。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管如何,我已然盡了全力!我也能接受任何後果!該去赴約了!”
他起身推開了門窗,呼吸著新鮮空氣,同家人告別之後,騎了匹青驢代步,奕奕然的奔赴焚香鎮上的天然居。
在那裏,已經有人等著他!
天空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正值仲夏時節,到處都是一片火熱的景象,偏生這一陣如絲夏雨,讓人感覺到異樣的清涼。
王曦煌的心中忽然浮現出一句久違的古詩,天街小雨潤如酥!好雨果然知時節!
口中哼起了前世的小調,他丟掉了一切包袱,伴著愜意的心情,漫步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