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底最後一個周五,過了周末,就是新的一年。
課堂上,我安排同學們寫一篇作文,記述自己過去一年遇到的最值得記錄的事。
看著孩子們或若有所思,或奮筆疾書,或寫寫停停的樣子,我也不由想:這一年我又有什麼特別的經曆呢?
一件惡意投訴,一段心理沉淪,一番心靈掙紮,一場人生蛻變……
一
“小凡老師,你又被家長投訴了。投訴你的家長是韓思源的媽媽,說你惡意報複。一會你來我辦公室一下。”
在班級教室門外,校長對我說,臉色有些難看。
惡意報複?!韓思源的媽媽?!我愣住了……
早讀鈴聲響起,我返回教室,一眼看到了那個空蕩蕩的座位。第三排,靠右側。
那是韓思源的座位。
那是韓思源的媽媽特別要求給兒子調換的座位。
腦海中切過那個嬰兒肥的男孩形象……
下了早讀,我去校長辦公室。門開著,她卻不在。
旁邊辦公室的同事看到了我,對我說校長剛剛接到通知去教育局了,應該過一會就回來。
同事說著,拍了拍我的肩膀,眼神中透著一縷同情。
回到辦公室,不由想起了韓思源的媽媽,何女士。
和何女士的認識也純屬“偶然”。
一年前,我去參加一個讀書活動表彰會,並做了一個簡短的讀書分享。
活動結束合影後,我正要離開,一位40多歲的女士走到我麵前,笑容熱情而矜持,穿著華貴而不張揚。
我記得她剛才在主席台就座,姓何,是這次讀書活動的“金主”讚助商。
何女士一邊誇我講得真好,一邊要求加我微信,以便向我請教孩子教育方麵的問題。
加了,也就加了。過了,也就淡忘了。
這學期開學前,我突然接到何女士語音電話。
通話直截了當。
簡單問候後,何女士說她的兒子這學期轉到了我們學校,她向校長要求把孩子安排在我當班主任的班裏。
“今天給簡凡老師打電話,就是請你這個明星班主任多多關照我的兒子。我的兒子名叫韓思源。”
學期中途轉校,而且指定班級,這樣的家長的確罕見。
前次讀書表彰會相遇,我並沒有太留意她的身份……
算了,不管她什麼來頭。反正,進班了都是我的學生。
作為班主任,幾乎接到的每一個家長電話,都會要求老師多關注自己家的孩子。
我能做的,就是盡力將一碗水端平,不去特別偏愛或者忽略某個學生。
或許,這也正是班裏孩子們信任我、家長們支持我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可是,自從韓思源進班以後,有些事就發生了。
班裏座位一周一輪換,前後左右有序滾動,每個同學都有機會坐在前排或者後排,左麵或者右麵。
雖然這樣做不是很科學,但也算是一種相對的“公平”了。
開學第三周,何女士打來電話,要求將韓思源固定在第三排座位,因為她的孩子不能斜側著看黑板。
問清孩子並沒有眼疾後,我委婉地拒絕了她的要求。
第二天,校長找我,告訴我教育局轉來投訴電話,說是我對於學生家長的請求不理不睬,有些冷漠。
我有些惱火,忍不住說:
“可是,校長,這個孩子並沒有什麼特殊原因必須要坐在那個位置啊!”
“小凡老師,我明白。你就先給他調整調整座位,過了這陣再說。”
看著校長無奈的目光,我點點頭,雖然心中窩火,還是同意了。
調整了座位剛剛三周,這又是怎麼了?
說我不尊重他的兒子?
我還是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