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晏,唐代著名的理財家,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人,曾任過縣令、京兆尹、鹽鐵史等職。幼年天資過人,7歲時,作《東封書》深得唐玄宗的讚揚,被封為秘書省正字。
唐代著名的理財家劉晏出生在曹州南華(今山東東明)。他幼年時天資過人,讀書非常用功,小小年紀就會作一手好詩文。
一天,唐玄宗李隆基到泰山舉行盛大的祭天典禮,7歲的劉晏聽到這個消息後,由長輩領著從家鄉曹州來到泰山行宮,向唐玄宗獻上自己精心撰寫的《東封書》,文中讚揚唐玄宗治國的功績,寫得非常出色。唐玄宗看了,大為驚奇。一個7歲的孩子竟能寫出如此文詞雋永的好文章來,唐玄宗對此有些懷疑,於是,就命宰相張說當麵測試,看看劉晏是否有真才實學。
劉晏從小長大,從未見過這麼大的場麵,但他很鎮靜,一點兒也不怯場。張說出題麵試劉晏,他出口成章。又問他一些學術上的深奧問題,他也對答如流,說得頭頭是道。令那些在場的大臣連連稱是,交口稱讚。經過當麵測試,證實了《東封書》確實為劉晏所作。張說興高采烈地向唐玄宗如實稟報了測試過程,並稱劉晏是神童。唐玄宗大喜,便說:“這孩子既然是個神童,就授予他秘書省正字的官職吧。”
唐朝時的秘書省是國家圖書館機構,內藏大量圖書。秘書省正字,就是校正書籍中錯誤的官員。從鄉下來到京城的少年劉晏,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他抓緊一切時間,如饑似渴地閱讀大量藏書,使自己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學到了不少新的東西。
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殿觀賞雜技演出,藝人王大娘表演了《戴竿》,節目演的是王大娘頂長竿,有一座用木頭製作的假山在竿頂上,山上有個小孩載歌載舞,邊跳邊唱。唐玄宗看了表演,非常高興,便命人把劉晏叫來。劉晏見過唐玄宗後,楊貴妃忙把他抱過來,放到自己的膝蓋上,問:“小神童,你剛才看得這個節目好不好?”
劉晏回答說:“好,很精彩!”
楊貴妃又問:“你能不能以這個節目為題作一首詩?”
劉晏沉思了片刻,吟道:
樓前百戲競爭新,
惟有長竿妙入神。
誰謂綺羅翻有力,
猶自嫌輕更著人。
這首詩,首先說節目精彩、好看,筆鋒一轉,最精彩的是哪一個呢?是王大娘的戴竿更美妙傳神,一下子把在場人的注意力引到長竿上來。接著更進一步地說,王大娘的技藝多麼精湛,力氣多麼大,人能在竹竿的假山上做各種動作,而王大娘還能輕鬆自如的表演。聽了劉晏的《詠王大娘戴竿》詩後,唐玄宗和楊貴妃大加讚賞,特地把象牙朝板和黃色錦袍等貴重禮品贈送給他。
不僅如此,小神童劉晏還受到宰相張說的特別關心,他常常到秘書省來看望劉晏。一次,張說來了,劉晏正在埋頭看書沒有看見他,張說便問道:“秘書正字,你任職以來正了多少字呀?”
劉晏一看宰相大人來了,忙起身讓座,禮貌地回答:“天下的字都正,隻有一個字不正。”
張說問:“哪個字不正?”
劉晏道:“‘朋’字不正。”
“為什麼?”
劉晏說:“朋是由兩個月字組成,月是歪向一邊的。”
張說連聲說:“答得好,答得好!”
劉晏在書海中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但是,他從不滿足,堅持認真讀書,不恥下問,虛心求教。長大以後曾任過縣令、京兆尹、鹽鐵史等職,為官20餘年來,一直主管財政,兩袖清風,無貪無沾,清正廉潔,為時人和世人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