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小兒腹瀉的經絡穴位保健法(1 / 1)

治療小兒腹瀉的經絡穴位保健法

腹瀉是一種小兒常見症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克,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黏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從中醫角度來看,嬰幼兒,特別是一歲以內的嬰兒出現腹瀉多是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致,運用小兒推拿治療可收到較好療效。對父母來說,小兒推拿是種操作簡單、治療方便的選擇。

在此介紹給大家一種腹瀉按摩治療方式——“摩腹揉臍龜尾七節”。摩腹揉臍龜尾七節,是小兒推拿治療嬰幼兒腹瀉常用的方法,其基本手法有摩腹、揉臍、揉龜尾、推上七節骨等四種。

摩腹

即用一手掌在患兒腹部輕柔地打圈,範圍以肚臍為中心,由小到大至整個腹部,2~3分鍾。先逆時針摩2分鍾,再順時針摩1分鍾。

摩腹速度宜慢,約2秒鍾一圈,速度太快,會致患兒腹部不適,甚至出現嘔吐,若出現上述情況,宜立即停止摩腹,並將患兒抱起,輕拍背部,以順氣止嘔。動作沉穩,即摩腹時能帶動患兒腹部皮下組織,速度均勻,不要時快時慢。

揉臍

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的指端螺紋麵在臍部按揉,力量稍重(三指按於肚臍,指下感覺有物頂住即可),1~2分鍾。注意揉按時力量不要太重,否則患兒會感覺不適而哭鬧,影響治療的進行。

揉龜尾

龜尾位於背部尾骨端,用中指在龜尾穴處按揉,力度同揉臍,2~3分鍾。揉按時力量可比揉臍稍大些,若患兒感覺不適而哭鬧,可減輕揉按之力。

上推七節骨

七節骨即背部脊柱尾端的七節,從龜尾向上數七節即是。用食指、中指二指從龜尾穴沿七節骨向上推擦,動作輕快,每分鍾100次左右,推擦100~300次。行推擦手法前,一定要在局部塗抹介質,如潤滑油、爽身粉等,以免擦破小兒的幼嫩皮膚。

上述方法,可反複交替進行,每次治療總時間約20分鍾。一般每日按摩1~2次,腹瀉較重者可每日3~4次。期間應給患兒多喝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並應少食多餐。若患兒腹瀉十分嚴重,大便為青綠色,多由外源性感染所致,應馬上去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