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經的養生(1 / 2)

第二章心經的養生

心在五行當中是屬火的,在五髒六腑當中是五髒六腑十二關,它被稱之為君主之官。人的生命物質,都離不開氣血的濡養,而這一切的一切都由心髒所主,所以這個君主之官決人一身之生死。心經的養生與人的睡眠,與人的動脈硬化,與人的靜脈曲張,與冠心病,它們之間有著密切聯係,所以心經的養生需要有足夠的重視。

心經是手少陰心經的簡稱,十二經脈之一。首次記載出於長沙出土的馬王堆漢墓醫術。其中《帛書·經脈》甲種本,即《足臂十一脈灸經》稱為臂少陰溫(脈);乙種本,即《陰陽十一脈灸經》稱為“比少陰脈”。《靈樞·經脈》稱為“心手少陰之脈”。現通稱手少陰心經,簡稱心經。

《帛書·經脈》甲種本所載此經脈循行似近於今之手少陰經在上肢內側後緣的線路;乙種本所載則近於今之手厥陰經在上肢內側中間的線路。《靈樞·經脈》沿用甲種本線路,但反其方向而從髒走手。

《靈樞·經脈》: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中,出屬心係,下膈,絡小腸。

其支者:從心係,上挾咽,係目係。

其直者:複從心係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內後廉,行太陰心主之後,下肘內,循臂內後廉,抵掌後銳骨之端,入掌內後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

1.心係——是指心與各髒相連的組織。按:主要指與心連接的大血管及其功能性聯係。

2.挾咽——即指咽喉。

3.目係——指眼後與腦相連的組織。

4.太陰、心主——指手太陰肺經和手闕陰心包經。

5.掌後銳骨——指腕骨之豌豆骨部。

譯文:手少陰心經:起紿於心中,出來屬於心髒的係帶(與它髒相連的組織),下過膈肌,散絡小腸。上行的一支,從心髒的係帶部向上挾咽喉,而與眼腦的係帶(目係)相聯係。外行的主幹,從心係(心髒的係帶)上行至肺,向下出於腋下(極泉),沿上臂內側後緣,走手太陰、手厥陰經之後(青靈),下向肘內(少海),沿前臂內側後緣(靈道、通裏、陰郤、神門),到掌後豌豆骨部進入掌內後邊(少府),沿小指的橈側出於末端(少衝,接手太陽小腸經)。

心經的常見症狀

心居於胸中,其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脈,主神明,開竅於舌,其脈下絡小腸,互為表裏。心病的病理變化多為血脈運行障礙和神誌活動異常。常見的症狀如心悸怔忡,胸悶胸痛,心煩失眠,多夢健忘,癲狂,舌瘡衄血,神昏譫語等。

心的症狀主要有以下情況:

心氣虛證:心悸怔忡,胸悶氣短,活動後加重,麵色淡白或苔白,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脈虛。治宜補益心氣,可在心腧,厥陰腧。神堂、膏肓、膻中、巨厥、內關等穴上,用輕柔的揉、按、一指禪推、摩等法治療。

心陽虛證:除心氣虛的表現外,兼見畏寒肢冷,心前區痛,舌淡胖,苔白滑,脈微細。治宜溫通心陽,可直擦胸背部督脈,橫擦心腧、厥陽腧、神堂、膏肓等穴以透熱為度,揉按內關、膻中、郤門、氣海、關元等穴。

心陽暴脫證: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麵色蒼白,口唇青紫,神誌模糊,甚或昏迷,脈微欲絕。治宜回陽救脫,此證危重,需采用中西醫綜合措施進行搶救,非按摩之適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