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錦城棋王(1 / 1)

中秋佳節臨近,益州城即將舉行一場象棋大賽,這個消息是經常外出跑生意的馮伯帶回村裏的。能在城裏一展身手,那可是件無比榮耀的事,一時間,落雁村的村民們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可是談起棋技,大家都隻是略懂皮毛,狗肉終歸上不了正席;最後,大家經過商議,一致推舉村民王質去城裏參加比賽。

王質雖然年逾七旬,但卻鶴發童顏,精神矍鑠,頗有老當亦壯之相,一手象棋更是下得神乎其神,方圓百裏無人能敵,年輕時曾獲得過“錦城棋王”的稱號。當然,這些話都是王老自己說的,卻從來沒有人驗證過。當然也沒有人有這個勇氣敢於向王老請教,因為大家都在想,“錦城棋王”的稱號總不至於是浪得虛名吧?至於他的棋技到底有多神,恐怕隻有王質自己才知道。

對於村民們來說,王質是個神秘十足的人物,此人九年前才來村裏隱居,當時手上抱著一個剛滿一歲的小男孩,據說是他半路撿到的孤兒,後來王老給這個小男孩取名叫寅衝。至於為什麼叫寅衝,當然也無典可考。大家所知道的是,近幾年來,二人一直是以師徒相稱,想來小小的王寅衝應該在象棋上得到了王老的不少真傳吧?

第二天一大早,在村民們的十裏八裏相送下,王質帶著包裹盤纏和十歲的愛徒王寅衝走出了小小的落雁村,登上了一隻停靠在湖邊的漁船,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秋波。王質由於情緒高漲,一邊撐船,一邊還忍不住唱起了歌謠:“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就這樣一路行船,一路歌,不知不覺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正是晌午時分,益州城內秋陽杲杲,鑠石流金;寬闊的街道上人群熙攘,車水馬龍,呈現出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此時,一個肩背包裹、仙風道骨的老者手牽著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正夾雜在人群中,緩緩而行。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王質和王寅衝師徒。

師徒倆一邊走,一邊不住地觀望,偶爾還會停下來向路人打聽一二。就這樣,他們一直從城東走到城西,卻怎麼也找不到參加象棋比賽的報名處。正在二人犯難之際,身旁忽然響起一個陰測測的聲音:“老伯,請問你們是不是在找什麼人?”

王質轉過頭來,將來人打量了一番,隻見此人大約三十歲左右,身材瘦矮,長著一對小綠豆眼,顯得十分猥瑣。王質本來不打算理他,但轉念一想,人家這麼熱情地上前來詢問,自己也不好意思擺出一副冷冰冰的麵孔,因而略施一禮答道:“這位小兄弟,老夫想前去報名參加城裏即將舉行的象棋大賽,不知你能否為我們帶帶路?”

“綠豆眼”一聽此話,立刻露出滿臉的驚訝,說城裏原本是要舉行一場象棋比賽的,但因為經費問題已經取消了。王質頓時露出滿臉的失望之色,正想牽著愛徒的手轉身離去,卻被“綠豆眼”一把拽住了。

“綠豆眼”說,城裏大的象棋賽事今年確實是沒有,但這並不等於說就沒有民間自發組織的小型象棋比賽,不過他擔心王質對這種小型賽事根本就看不上眼。王質難得進城一趟,深知就這樣打道回府,定然難以給村民們一個滿意的交待,這樣的結果也不是他自己所期盼的,於是他趕緊和對方攀談起來。

王質從中得知,原來“綠豆眼”也是一名棋迷愛好者,他早已打聽到民間組織的小型象棋比賽的報名處,並且很樂意帶王質師徒前去。見對方如此熱心,王質感激得不知該說什麼好。

王質師徒在“綠豆眼”的帶路下,七彎八拐的走了約有一炷香時間,最後在一家大院門前停下了腳步。這是一座荒廢的大院,門前的一對石獅蒙著一層厚厚的灰塵,台階上也鋪滿了落葉,顯示出很久無人打掃的跡象。門楣上斜挑著一塊牌匾,雖然經風吹日曬已然變色,但依稀還辨得出是“福威武館”四字。“綠豆眼”不聲不響地邁上台階,輕輕一推虛掩著的門,“吱呀”一聲,門開了,一股刺鼻的黴味迎麵撲來,年僅十歲的王寅衝忍不住向後退了兩步,捏緊了鼻子。緊挨在他身旁的王質,也不禁微微皺起了眉,心想:難道這裏便是報名參賽的地方?雖然他滿腹狐疑,卻也不好意思多問,隻好打定主意先看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