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你的錢袋,有錢不要亂花,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這樣能使你鼓脹的口袋不致變空。隻作安全的投資,或是做可以隨時取回資本的投資,不作收不到合理利息的投資。
會賺錢也要會用錢
人們70%的煩惱都跟金錢有關,大部分人都相信,隻要他們的收入增加10%,就不會再有任何財政的困難。在很多例子中確實如此,但是令人驚訝的是,有更多例子則並不盡然。收入增加之後仍感覺煩惱的不是少數,多賺一點錢並沒有解決他們的財務煩惱。
羅伯特·林格認為,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錢,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錢。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展開預算和計劃,避免出現財務危機,做一個會賺錢也會用錢的人呢?我們不妨試試以下規則:
(1)花錢作記錄。作記錄會讓你把每一分錢的去處都弄個一清二楚,然後我們就可依此作一預算,以便以後消費時心中有數。
(2)擬出一個真正適合你的預算。這個預算必須按照各人的需要來擬定。預算的意義,並不是要把所有的樂趣從生活中抹殺。它真正的意義在於給我們物質安全感——從很多情況來說,物質安全感就等於精神安全和免於憂慮。
(3)少花錢多辦事。聰明地花錢並使所花的金錢得到最高價值,這是所有大公司都追求的目標,我們為何不這樣做?
(4)不要因為你的收入增加而大事擴張消費。我們都希望獲得更高的生活享受。但從長遠方麵來看,到底哪一種方式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幸福——是強迫自己在預算之內生活,還是讓催賬單塞滿你的信箱,或債主猛敲你的大門?如果我們把增加的收入花得太快,恐怕我們會比以前更不快樂。
(5)教導子女養成對金錢負責的態度。如果你有就讀高中的兒子或女兒,而你希望他們學習如何處理金錢,就請教會他們上述的做法。
(6)如果你是家庭主婦,你在擬好開支預算之後,仍然發現無法彌補開支,那麼你可以選擇下述兩事之一:你可以咒罵、發愁、擔心、抱怨或者你可想辦法賺一點額外的錢,怎麼做呢?想賺錢,隻需找人們最需要而目前供應不足的東西。
(7)不要賭博。美國最佳的一名賭賽馬的老手曾說過,根據他對賽馬具備的所有認識,他無法從賭賽馬中賺到錢。然而,每年卻有眾多的傻子,在賽馬中賭下無數的錢。這位賽馬老手同時說,如果誰想毀滅他的敵人,再也沒有比說服這位敵人去賭賽馬更好的方法了。
(8)如果我們無法改善我們的經濟情況,不妨寬恕自己;如果我們不可能改善我們的經濟情況,也許我們可改進心理態度。記住,其他人也有他們的財務煩惱,隻是我們不知道而已。
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也有財務煩惱。林肯和華盛頓都必須向人借貸,才能啟程前往首都就任總統。
要是我們得不到我們所希望的東西,最好不要讓憂慮和悔恨來困擾我們的生活。讓我們原諒自己,學得豁達一點。
讓我們記住: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隻能吃三餐,一次也隻能睡一張床——即使是一個挖水溝的工人也可如此享受,而且他們可能比洛克菲勒吃得更津津有味,睡得更安穩。
要養成節儉的習慣
如果你養成了節儉的習慣,那麼就意味著你具有控製自己欲望的能力,意味著你已開始主宰你自己,意味著你正培養一些最重要的個人品質,即自力更生、獨立自主,以及聰明機智和創造能力。換句話說,就意味著你有了追求,你將會是一個卓有成就的人。
洛克菲勒壟斷資本集團的創始人約翰·D·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於一個醫生家庭,生活並不寬綽,艱維的生活使他養成了一種勤儉的習慣和奮發的精神。他在16歲時,決心自己創業。雖然他時常研究和如何致富,但始終不得要領。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廣告,是宣傳一本發財秘訣的書。洛克菲勒看後喜出望外,急忙照廣告注明的地址到書店購買這本“秘笈”。該書不能隨便翻閱,隻有買者付了錢後,才可以打開。洛克菲勒求知心切,買後匆匆回家打開閱讀,豈知翻開一看,全書僅印有“勤儉”二字,他又氣又失望。洛克菲勒當晚輾轉不能成眠,由咒罵“發財秘笈”的作者坑人騙錢,漸漸細想作者為什麼全書隻寫兩個字,越想越覺得該書言之有理,感到要致富必須靠勤儉。他大徹大悟後,從此不知疲倦地勤奮創業,並十分注重節約儲蓄。就這樣,他堅持了5年多的打工生涯,節衣縮食,積存了800美元。經過多年的觀察,洛克菲勒看清了自己的創業目標:經營石油。經過幾十年的奮鬥,他終於成為美國石油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