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北宋年間地點:河南開封玉黃廟
玉黃廟,相當於現在的一個鄉鎮,人口密集。玉黃廟有一個叫王有才的人,現年62歲,已到花甲之年。王有才的爺爺原本是玉黃廟王莊村人,住在鄉下。後來進京趕考,中了個秀才。在開封淪落了一二年後,回到玉黃廟,跟了一個老太醫學了醫術。老太醫是世醫之家,代代學醫。到了他這輩兒才有幸,被選入宮中給皇帝、大臣們看病,小有名氣。後因無法適應朝中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生活,辭官回家,在玉黃廟開了一個藥鋪,已賣藥、治病救人為生。
老太醫膝下無子,隻有一個女兒。見王有才的爺爺,為人本人、勤懇好學,招他做了上門女婿,百年之後,將家業傳給了王有才的爺爺,並叮囑他,告訴已後的子嗣:無論如何都不可再進宮廷為名利爭鬥,安安份份做個好大夫,給老百姓看病。
王有才的爺爺,為人善良,他贈藥救人,廣結善緣,在玉黃廟一代很受好評。妻子,為他生了一個兒子(也就是王有才的父親),子呈父業,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父傳子,子傳孫,傳到了王有才繼承家業。王有才是個很苦命的人,中年喪妻後,一直沒有繼娶,過了半百,兒子又得了急病去世,兒媳婦傷心欲絕,不久後,也懸梁自盡,跟著他兒子一起去了。隻留下一個不到一歲的男嬰陪在他身邊,和他相依為命。他給男嬰取各叫:王健平,小名叫平兒,希望平兒可以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小健平生就長的俊俏,濃眉大眼,白白淨淨。懂事後,他聰明伶俐、活潑可笑,什麼都一學就會。《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全都倒背如流。他對醫書特別感興趣,華佗是他的偶像。他小小年紀就跟著爺爺一起給人看病,立誌,長大後做再世華佗,甚至超越華佗。街坊四鄰,家裏的傭人,丫環都很喜歡他。王有才更視他如命,處處關心、疼愛、小心翼翼。無論他做什麼,去哪,都要有下人陪同,連晚上睡覺,王有才都讓奶娘陪著他,生怕他的平兒有個什麼閃失。看到平兒,又乖又聽話,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一天大似一天,王有才很心慰。
古代的元宵節,是老百姓最喜歡的節日之一。就相當於,現在的狂歡節。元宵節這天,家家戶戶都會掛上大紅燈籠。人們除了可以吃元宵,放花燈外,還可以逛燈市,白天,晚上都有,一連二三天。燈市上有耍雜技的、唱小曲的、賣小吃的………各種各樣,無奇不有。白天,百姓們要幹活,逛燈市的人比較稀少,到了晚上,男女老少,大人小孩,全都出動,看熱鬧的人多了,做買賣的也就多了。王有才從不曾讓小健平在元宵節當天逛過燈市,(基本上,比較熱鬧的地方都不會讓平兒去)元宵節當天,最為熱鬧,燈市上人最多、最雜亂,最不安全,還是呆在家裏比較好。平兒喜歡什麼,他可以讓下人給買來,所以小健平,從來都不知道,元宵節當天的燈市有多熱鬧,一直都很向往。
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宵節,小健平已經十歲,成了一個翩翩美少年。午時,府外,劈劈啪啪,炮竹聲聲響。府內,小健平正在後院和下人們一起掛燈籠。一個和小健平年紀相仿的男孩,鬼鬼祟祟地來到他們中間,他叫“阿丁”,是小健平的貼身陪童。阿丁皮膚有點黑,眼睛大而有神,笑起來有點憨憨的,圓禿禿的腦袋,中間留著一小撮頭發,脖子上還戴了個銀項圈,上身穿著一件粗布夾層短襖,下身穿緊身棉褲,還穿著一雙已經打了好幾個補丁的布鞋。
“阿丁!”小健平見到阿丁,露出幾分驚喜,接著迅速恢複到原有的表情。他放下手裏的燈籠,拍了拍身上的灰塵,對著那些掛燈籠的下人說:“我累了,去玩了,你們掛吧。”然後,他位著阿丁,從側門走到他的書房,他向書房外麵張望了一下,關上門,小聲地對著阿丁問:“東西帶來了嗎?”阿丁神秘兮兮地從懷裏拿出三四本小人書,放到主人手裏說:“少爺,這可是我花很多力氣才找來的,還加上二塊,老太爺早上賞的甜點呢。”後半句,阿丁說的聲音很大,說完,他睜著一雙大眼睛,一眨不眨地注視著少爺臉上的表情,兩隻小手不停地互相擺弄著,不知道少爺,有沒有聽出他話裏的意思。
小健平,拿過小人書,隨便翻了幾頁,臉上的表情很喜悅,小人書上畫著一個人,頭戴一頂紅色烏紗帽,滿臉地胡子,又黑又長,身穿大紅袍,身形魁梧。手握一把發光的寶劍,腳下,有好幾個有眼睛的黑影子,跪地求饒。沒錯!這個人就是鍾馗,專門降妖除魔的神仙。這幾本小人書,就是講鍾馗怎樣降妖除魔的故事。在當時,這些小人書不允許在民間流傳。查獲後,會受到處罰。情節嚴重的,還會做牢同,所以,隻能偷偷的看。
小健平合上小人書,小心翼翼的揣在懷裏,他要找個安全的地方把書藏起來,不能讓奶娘知道,更不能讓爺爺知道。他不知道藏在哪裏比較好,想尋問一下阿丁的意見。隻看見阿丁,耷拉著個腦袋,滿臉的失望,腦中迅速回憶了一下,阿丁剛剛說的話。他詭異地走到阿丁麵前,凝視著阿丁,然後指了指書桌上的水果和糕點說:“那些,賞你!”阿丁一下子跳躍起來,飛撲到書桌上,右手拿水果,左手拿糕點,一手一口,塞得嘴裏滿滿的,還在往裏麵塞,碎末直掉。小健平出神的望著阿丁,真的有這麼好吃嗎?他拿起一個糕點,送到嘴邊,用舌頭添了添,沒發現有什麼特別的,他又咬了一小口,慢慢地咀嚼著,和平常的糕點一樣啊?阿丁怎麼吃的那麼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