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帝宮內爭(1 / 2)

長安

李堪大約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撓頭思考,結論是既然短時間內他無法從高層著手在各種軍隊中獲得

支持,那麼他就走底層路線。好在他在搞帝位競爭的時候就精通底層辦事的手段,對此駕輕就熟而且從

不顧慮。他的想法簡單幹脆,直接用自己的黨羽去把近衛軍和禦林軍的中下層軍官給換掉。他手中有皇

家侍衛隊,這些全是年輕的有能力的軍官,他有的是年輕的中下層軍官,這些人中很多是有深厚背景,

又經過皇家護衛隊的培養訓練,已經完全忠於新皇帝了。這時候的年輕軍官已經變成了一個“光複大

唐”軍人的小朝廷,年輕人被“光複”和“雄威”這樣的宏偉目標所震撼,聚集在一起公然討論振新方

針和後勤準備,飲酒拍案,高歌競夜。

可是李堪大概忘記了一點——他已經不再是“太子”了,他現在是“皇帝”。皇帝的一切人事調動

都被朝野關注,何況如此大規模的“調換”。在他還是個皇子的時候,他悄悄滲透進底層軍事係統,還

能借著僥幸瞞過著眼於高層勢力的眼睛。可他如今的對手是老練的大臣們,無論是背景、經驗、還是臨

危變化的決策能力,都遠非年輕的皇子們所能比的,而且李黨中多數人也不支持皇帝的意見。事實上僖

帝李堪終其一生都未取得李黨的完全信任,太虛三年的時候,這些老臣們即便睡覺,都睜開一隻眼審視著這位新皇帝的作為,並且隨時準備采取對策。

“調換”製度開始,朝野巨震,牛黨無比清楚地感覺到皇帝要從他們手中奪取軍事掌控權,代之以

年輕的軍官。這些年輕的軍官他們曾在太清宮的雨夜裏放酒縱歌。而年輕人們讓老人家吃驚了,丟了顏

麵。他們很不喜歡這樣一股勢力。軍權是一切權力的基礎,牛黨和李黨的老狐狸們盡管不曾上陣打仗,卻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這個亙古真理。而李堪指揮著討厭得像是老鼠樣的年輕人在啃咬他們的基礎。即使

是李黨的李蓬也對李堪的提議提出了異議,很反對他的意見.

更糟糕的是,李堪還要用大量的金錢。

多年平靜給皇室積累了不少錢。盡管經曆了落日血戰,三王叛亂,但是皇室依舊有不少的財產,,可

截止李堪登基的時候,皇室財庫賬麵上有著五千七百萬金的巨額財富。事實證明李堪雖然靠自己的親戚

在走私食鹽上取的了大量的錢財,但是並沒有過人的經濟才能,他完全算不清賬目,也沒想過自己從父親那裏繼承來的巨額財產該如何使用才能發揮最大的效力。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軍權”二字,所以急急

忙忙地從庫裏撥調金錢裝備自己手下兩子軍隊,開展大規模的練兵。李堪好備戰,從他柔弱的外表完全

看不出來,而備戰無疑是最耗錢的愛好之一,臣子們看著財庫的錢嘩嘩地流淌出去。有記錄表明,僅僅

在太虛三年一年中,長安就從西南和西北購入了一百二十萬斤精鐵和其他適於打造武器的精煉金屬,這些金屬可以武裝大約五萬名重裝甲士和戰馬!而當時皇帝手下的士兵還沒有這麼多。但是依舊打造了大

量的軍事裝備,全是精良的裝備,很多裝備現在依舊沒用上.

皇室重臣的神經一再地繃緊,連帶著個個封地的王。新任皇帝並非什麼善主,他們再次確認了這一點,當他們看見齊王的屍體時,他們曾經警惕過,此時李堪的妄動再次說明了諸侯對這個膽大妄為的小

子抱有懷疑是正確的。對李堪不利的傳聞從登基開始就在帝都悄悄地蔓延著——

新皇帝想征討反叛之地!

“北征”這兩個字在那時的唐朝是個禁區。北方的蠻夷表現出來的強大遊騎作戰能力和牧民們在長期的放牧中培養成的馬術技巧都被認為是中原武士所不能企及的。經過太久的承平之世,中原武士們習

慣了養尊處優,完全不能理解那些穿得破破爛爛的遊牧牧民如何能夠活著穿越寬闊的草原上的,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