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惦記著賺筆狠錢(1 / 2)

“你這刀從集上買的?”

三伯這一問,林揚真含糊,有啥毛病?

貴倒是不貴,上了當總歸惡心人不是。

旁邊兒,曾教授很專業的判斷說,“像是合金鋼,具體是哪一種,還得分析。”

林揚樂了,“就一把柴刀,不至於吧。”

三伯歎口氣說,“你是遇上二把刀了,用刃鋼打了整把刀,還不至於?”

列位看官,都說好鋼用在刀刃上,比如菜刀,隻有刀刃才是正經好鋼,其他的材料就那麼回事兒。

總結下來,林揚買這把刀是把好刀,除了刀形不怎麼時髦,擱在古時候就是寶刀級別的。

用古玩行的花說,林揚這廝趕個集都特麼撿漏,天理幹啥去了?

林子秀老而精,馬上認為林揚瞧不起這刀,“別覺得它不好看,趁手就屬這把刀。”

林揚馬上糾正說,“對,您說得對,正所謂好柴刀,大師作!”

開刃不是簡單事,林子秀忙活了小半天才勉強弄個差不多。

“這刀一在用,二在養,可別用廢嘍,回頭我給你學摸塊好石頭。”

刀拾掇差不多了,就是有一點不足,弄不成刀鞘,林揚自己琢磨著,都沒好意思跟三伯開口。

難怪電視裏那些鬼頭刀都是背在後背,從科學上分析,刀鞘莫得辦法弄。

拎著刀走到家門口兒,把等在那裏的慶本嚇夠嗆,“你這是幹啥,別嚇著人!”

“我找子秀三伯開刃去啦,剛回來。”

怎麼也得解釋兩句,慶本膽小,免得他找吧個沒完。

林慶本不免要說兩句,“你買這刀有什麼用?淨想著玩兒。”

要不是早編好了說辭,沒準兒就讓他給唬住了,“你要是給我接上氣,我也不用劈柴禾燒。”

慶本這人,打馬虎眼還是有一套的,“跟你說個事,這不安排過年的活動,咱村高蹺隊要補人,你算一個。”

“就這事兒?”,林揚心裏納悶了,不能夠,隨便指使哪個不行?非得他自己跑來說?

怕是還有點別的事。

他猜錯了,真沒有。

過年,華夏民族的傳統節日,包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事實上過年如今蘊含了更多的含義。

有人喜歡,比如孩子們。

也有人強裝歡喜,這號人大都會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頂梁柱。

也有期盼已久的,諸如家裏老人,太渴望一家人平安團圓。

還有怕的,此類就複雜了,如被追債的,其實最難受的就是那些被追婚的,單身汪,年關難過。

還有很多人家,諸事皆宜,過年就圖個樂嗬,根據官方消息,這才是主流,我信!

前蘇村已經憋著過年大掙一筆了,除了各式年貨啥的,必須得有吸引眼球的東西,還要是民俗文化,更與過年扯不開。

踩高蹺、耍秧歌,前蘇村的是遠近聞名。

以前就是各個村裏演,最多也就到鎮上去參加彙演。

林慶本的意思差不多就是在這方麵挖掘出吸引力來,讓城裏人好好見識見識。

“過年那幾天?幹啥?”

按照前蘇村的老例兒,三十上墳,請老祖宗回家過年,初一上供送神歸位。

小輩兒的就開始給老的磕頭拜年,整個村子都按部就班。

慶本打算破了規矩,要弄成廟會那種形式,高蹺旱船什麼的都穿插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