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易,我們不要再做義氣之爭了!‘形勢’‘理氣’兩派本是同根同祖,至今爭鬥近兩千年,不僅造成生靈塗炭,而且很多風水術數都已經遺失!”
“嘿嘿!說得輕巧!賴景明,不要一副悲天憐憫、滿嘴仁義道德的樣子,你們‘理氣’一脈背棄祖師,將風水術數改得體無完膚,還盜學我們‘形勢’派術數,沒有資格和我談這些大道理!我們手下見真章,看你們‘理氣’一脈的雜種科算計厲害,還是我們‘形勢’派的因勢利導厲害!青烏祖師在上,今天弟子要清理門戶!”
青烏子又稱青烏公、青鳥先生,生於秦漢之際,曾著《葬經》一書,被後世風水先生尊為鼻祖。
青烏子剛創立風水學說時偏重地理形勢,並不完善,主要是以龍、穴、砂、水、向來論古凶,被後人稱之為‘形勢’派。
隨著風水術數的運用,後人發現純粹利用地理形勢的風水術數有很多限製,於是陸續加入了陰陽五行、八卦、河圖、洛書、星象、神煞、納音、奇門、六壬等科目的研究成果,幾乎所有術數的理論觀點都納入其立論原理,形成了十分複雜的風水學說,也就是“理氣”派。
“形勢”派其實也知道自己風水術數的局限性很大,於是潛心研究山水地理之間的關係,有限製的部分引進其他學科作為測算工具,尤其是普遍采用八卦羅盤測位,將利用地理形勢為依托的風水術數發揚光大起來。其中成就最大的代表是管輅和郭璞。這一派一直以風水術數正統自居。
其實風水術數必須理論結合實際。前人將理論實際運用的效果總結起來,傳給繼承者,尤其是告誡後人,某些風水布局極其凶險,稍有不慎,就會萬劫不複。這也是‘理氣’一脈的傳統作風。
傳說“理氣”派中的一支不僅交流很廣,而且傳承非常完整,他們將自身的經驗總結都寫在了一本書上,叫《尋龍手劄》。
“形勢”一派雖然保守,與同行的交流比較少,幾乎都喜歡閉門造車,但是他們比較團結,隻是與“理氣”爭鬥道統。而“理氣”派,為了學得別人的風水術數,內鬥也不斷。尤其是對《尋龍手劄》的爭奪,那可是連“形勢”派都眼紅的東西。
賴景明是到外采風的時候碰上郭易的!風水師所謂的“采風”,其實就是訪名山、測風水,即尋龍。同為風水師,尤其是郭易與賴景明在風水界都小有名氣,自然比較熟悉。
此處名叫牛碾砣,其實就是一座像牛馱著碾的青石山。他們處在牛頭中間位置,一塊地勢稍稍傾斜的荒郊野地,也是墓地。
賴景明來時發現這裏有幾家人在大興土木,竟然是集體移墳,而郭易就在旁邊指揮。簡單測算了一下方位,賴景明就知道郭易是要幹什麼了,他是想把“青牛望月”格改成“青牛朝日”局,而且還不是一個太陽,是十二個,因為墳墓剛好是十二座,這就演變成了“青牛望十二金烏”。“青牛望十二金烏”要求非常嚴格,墳墓必須十二座,且成環形均勻分布。男女墳墓必須各占一半,才會風調雨順,澤被後人。男多則陽氣過重,太陽炙烤,可能興旺一代後就斷子絕孫;女多則烏雲蓋日,暴風驟雨,可能代代過得朝不保夕、流連失所。這是一個望後人的運勢局,而且是個大局,稍有不慎,就可能演變成衰後人的倒黴局。
為了謹慎起見,賴景明趕忙上前製止。
“老郭,很久不見啊!最近在哪裏發財?”賴景明先跟對方打了聲招呼。
郭易板著臉,甕聲甕氣地回答:“四處乞討,隨便糊口飯吃!你幹嘛阻攔我給村民布旺氣局?”
“呃……你看,‘青牛望十二金烏’需要男女墳墓格占一半,你問清楚村民墓主人男女比例沒有?再說現在移墳是不合適的,因為“青牛望月”格即使改局也必須是陰曆十五的晚上才行。你這大白天的動土,可能會泄露已經形成的牛氣啊!”賴景明耐心解釋。
村民們銳利的目光讓郭易的臉一下子變得非常難看,因為他也給村民說過,以前的“青牛望月”格,隻能保佑後人平平安安、衣食無憂,要大富大貴還得靠自己後天努力,而改成“青牛望十二金烏”,他們離大富大貴就不遠了,而且月月發,年年紅,十二金烏,正是保佑全年十二個月啊!
郭易沒有說明的是,“青牛望十二金烏”確實是旺後人的大富貴局,但是發揮作用也要十二個月以後,而且是以後人短壽一年為代價的。有多大的付出,才能有多大的收獲!其實點穴人可以設置十二個木偶,全部用自身生肖屬相的血寫上生辰八字,然後埋到十二座墳裏作為替身,點穴人則在一年內有一次血光之災。不過看情形,郭易明顯沒有那麼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