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太陽還沒有出了。楊過母子已吃過早飯,正在庭中敘話。
隻聽穆念慈言道:“過兒,你今年已經六歲了!我決定從今日開始教你武功,你願意學嗎?”楊過雖然心裏疑惑,但還是馬上答道:“過兒願意,無論娘教什麼,過兒都願意學?”穆念慈滿意的點點頭道:“好,不過,學武可是一件苦差事,娘怕你吃不了這個苦!”楊過道:“孩兒,不怕吃苦。”“好,你跟我來。”穆念慈邊說邊向外走去。楊過跟上去問道:“娘,我們要去哪裏?不是在家裏練嗎?”念慈道:“家裏地方太小,而且容易被人打擾。我們去樹林深處找一個僻靜所在”。花了半個時辰,終於在離村十餘裏的樹林深處找到了一塊籃球場大小的草地,作為今後的練武場。
穆念慈道:“過兒,我曾同你講過你的曾祖便是嶽飛嶽元帥帳下大將楊再興,再興公當年為大宋破偽齊立下大功,大破金兀術於郾城下,史稱“郾城大捷”。後來誤走小商橋,再興公率輕騎三百遇金軍大隊,陷入重圍。經浴血奮戰,斬敵2000餘人。終因寡眾懸殊力戰而死。再興公當年縱橫沙場,剿匪抗金除了兵法韜略,靠的就是一身精湛的槍法。”
“娘,要教我曾祖的槍法嗎?”楊過一聽就知道穆念慈是要教他楊家槍法。
“正是,不過你要達到我的要求,才能傳你”穆念慈笑道。
“娘什麼要求啊?”楊過答道。穆念慈笑了笑,開口說道:“現在教你一個槍樁,來跟著我作,兩手相抱,頭向上頂,開步先進左腿。雙手徐徐分開,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後拉,兩手如同撕棉之意。左手直出高不過口,伸到極處為度。大指要與心口平,胳膊似直非直,似曲非曲,唯手腕至肘,總要四平為度。右手拉到小腹肚臍下,大指根裏陷坑,緊靠小腹。左足與左手齊起起落,後足不動。左·右手五指······上下相連,內外如一······”穆念慈一邊說一邊演示。幫楊過調整好姿勢後,說道:“隻要你能保持這個姿勢兩個時辰,我就傳你楊家槍法”。
楊過前世也練過樁功,但是他練功是為了強身健體,每天隻站半個小時也就是半半個時辰。一聽穆念慈要求他傻眼了,暗呼變態。他站了近十分鍾,實在堅持不住跌坐在草地上。穆念慈對楊過的表現十分滿意,上前幫他疏鬆經骨。等楊過休息的差不多了,又教了他一套基礎拳法。楊過很快就學會了,穆念慈心中暗讚他的武學天賦。說道:“從明天開始,你每天早上跑步道這裏,站樁練拳三個時辰。下午隨我讀書識字。希望你三年之內能夠達到我的要求!”“是”楊過又開站樁······
至那日起楊過開始了他的習武生涯,初時穆念慈陪同,半年後穆念慈見他意誌堅韌,從不偷懶,便不在旁監督。改為每個月考校一次楊過的功力。穆念慈不來,卻逐了楊過的意,每當站樁不支時,便改修陳氏太極拳,往往一趟拳打完就覺得心靜意定,氣血通暢,疲勞頓消。讓楊過對於達到穆念慈要求的信心大增。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匆匆而過,一晃三年。
三年來,母子二人感情日深,楊過對穆念慈敬愛非常,盡無一事違逆母意。讓穆念慈深感欣慰。楊過九歲了,由於練武的原因看起來像十一二歲的孩子。三月份考核時,他終於達到了穆念慈的要求,穆念慈開始教他楊家槍法。楊家槍名聲很大,被譽為最上乘的槍法之一。楊家槍基盤在兩足,身隨其足,臂隨其身,腕隨其臂,合而為一,周身成一整勁。而槍樁就是楊家槍法的本源之法,練槍不練樁,到老一場空。
楊家槍七個套路,計二百二十三式記真,各套路其槍勢又多少不一。大花槍四十二式,由白蛇吐信、鐵牛耕地、燕子奪窩、黃龍臥道等組成。花戰槍三十八式,由十麵埋伏、葉底偷桃、蛟龍出水、惡狼扒心等組成。十七戰槍十七式,由黑虎臥身、下步角入水、滾坐馬勢、青龍落地等組成。軍戰槍,二十二式,由狂風擺柳、左蛟龍、烏龍擺尾、鯉魚脫鉤等組成。梨花八母槍,十六式,由夜叉探海、惡虎撲鹿、跨虎開山、青龍獻瓜等組成。陳戰槍,五十四式,由童子抱心、旋風破道、懷抱琵琶、火焰穿雲等組成。小花槍,三十四式,由金簪撥燈、烏龍入洞、烏鴉貫頂、蘇秦背劍等組成。內含九個進法。一進,分進,纏進,帖進,攻進,拱進,哄進,揭進,急進。其次有十七靈神勁:停、領、閃、站、鉤、掛、纏、絞、顫、轉、隨、合、出、入、進、退、雜步。槍決有雲:“久戰千合最勝,子午槍頭對正。全憑前後相續,先有拳為謨母,後有對閉捉拿,圈裏搭槍圈外法。他槍不動我槍發,來如風去如箭。扯人頭,紮人麵,上下高低俱要見。各架紮,何架用,順法紮,橫法托。一思一動能千變萬化為妙”。楊過將這些要訣牢牢的記在心裏,認真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