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37年,南宋嘉熙元年三月初,楊過一行回到嘉興。蕭天賜依照約定付給楊過白銀千兩。生活已經奔小康的楊過,辭去了在字畫店的工作,回家專心練武,研習九陽。
《九陽真經》是一本武林中絕頂的無上內功心法。雖經中並沒有記載武功招式,但集融會貫通的武學至理;練成後天下武學附拾皆可用,此經還附上縮骨功,遊牆功等功夫。作者是曾與王重陽鬥酒的一位奇士,鬥酒取勝後王重陽將九陰真經借與此人看;後來其躲進少林創作九陽真經,所以此功佛道相參、剛柔並濟。少林派最強的內功練到最高境界才能和《九陽真經》有的一比;「九陽神功」實是武林中最強、最渾厚、最精湛的內功,也是克製《九陰真經》的最佳內功心法。
練成「九陽神功」後內力自生速度奇快無窮無盡,對於普通拳腳也能使出絕大攻擊力;至於防禦力則無可匹敵,自動護體功能反彈外力攻擊成金剛不壞之軀;習者輕功身法勝過世上所有輕功精妙高手。而且更是療傷聖典、百毒不侵,專門克破所有寒性和陰性內力。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練成。《九陽真經》練到最後大關,必須熬過全身燥熱**之苦;或得名師指點打通全身上下所有幾百個穴道,才算真正練成「九陽神功」。否則隻是積存九陽內力不會施展運用,內力不會無窮無盡的循環自生。劇烈戰鬥後容易泄氣過度致死。
做著天下第一高手美夢楊過,剛開始練就傻眼了。原來楊過無論前世所練的太極拳,還是今世所習的楊家槍,都沒有提到人體的經絡穴道。而《九陽真經》內功篇,開篇便道:內功之傳,脈絡甚真,不知脈絡,勉強用之,則無益而有損。學醫道者,不可不明乎經絡,何況習內功乎?若不明脈絡,猶習射而操弓矢,其不能也決矣。不過很快楊過就想到了辦法。楊過帶著那張一千兩的銀票,來到嘉興名氣最大的一家醫館道明來意,奉上銀票,便開始同一位六十餘歲的老醫師學習中醫的基礎學說——經絡學。
經絡內屬於髒腑,外絡於肢節,溝通內外,貫串上下,將人體各部的組織器官聯係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並藉以運行氣血,營養全身,使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得以保護協調和相對平衡。經絡是運行氣血的通路。經和絡既有聯係又有區別。經指經脈,猶如途徑,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係統中的主幹;絡為絡脈,它譬如網絡,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布全身,是經絡係統中的分支。人體穴位由十二經絡穴位和奇經八脈穴位組成,十二經脈是經絡係統的主體,也稱為“正經”,包括手三陰經穴位(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穴位(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穴位(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穴位(足太陰脾經位、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奇經八脈的“奇”有“異”的意思,是指與十二經脈不同而“別道奇行”的八條經脈。是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楊過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才將人體經絡穴道分布弄明白。便開始修煉九陽神功的基礎法門——陰陽聚氣法。
依真經要求,每日子、午、卯、酉四正時。楊過都會在院中麵向東方,自然站立,先意守丹田三~五分鍾後,即采用順呼吸法。意念天上的陽氣自百會吸入下行,地下的陰氣由兩腳湧泉吸入上行,兩股真氣在丹田彙聚成太極形。並緩慢旋轉,意念或離或存,勿忘勿助,每次練習不少於一個時辰(二小時)。節近中秋,楊過終於找到了氣感,感受著那絲在經脈中遊走的真氣,楊過高興極了!決定好好犒勞一下自己的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