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炎熱還未完全消退,冬天的寒冷又將要侵襲,秋天的記憶隻有蕭瑟,聖.華諾小鎮並不是什麼好地方。位於西方大陸的西南沿海的小鎮,因為與海的距離不是很近,又或者南邊山脈的影響,所以海對於鎮民來說十分的陌生,也從未因他獲得什麼好處。但離小鎮並不是很遠的海邊城鎮,卻深深的享受著海洋的寵愛,四季如春的天氣,豐富的海產,如果沒有海盜的侵襲,那麼一切就顯得完美了。
但小鎮的居民卻也享受小鎮的生活,溫飽的生活,平靜的小鎮,美妙的鍾聲,當然不是教堂前的那座老笨的大鍾。而是位於鎮政府前的,鍾樓上的五音編鍾,每當八點,編鍾便會敲響美妙的音樂,提醒人們一天的開始。聽說這座鍾樓讓旁邊富裕的海邊城市異常羨慕,但想要蓋一座相似的卻無從下手,不能不說十分神奇。
但奇怪的不隻是鍾樓,幾千人的小鎮;整齊的街道,青石的路麵,還有學校,圖書館,市政府,法院這些除教堂外並不是必備的建築。小鎮的人對這些習以為常,但凡是有些見識的人,均能感受到這裏的奇怪。
鍾聲穿過還算明亮的教室,十幾個學生或讀書,或做著筆記,或相互討論;不過說是討論,還不如說是年紀小的向年紀大的提問。隨著鍾聲的響起,老師從外邊進來,先是將一些內容,然後就恢複先前的模樣,差別是老師對學生一一的教導。
小鎮的學生不多,老師也很少,但教學的種類卻很多,教學方式也十分靈活。一般是學生選擇學習內容,向老師學習;老師選擇幾本書讓學生自學,布置學習目標,單獨輔導,然後挑選時間,讓自己學生在一起上課,所以一個班級的學生也就年紀不同了。
學習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但其過程卻是異常的枯燥。告別了老師,望向鍾塔,看著時間仍早,愛德華呼出一口氣,便向圖書館走去。
小鎮的圖書館顯得十分古樸大氣,就像其他四棟小鎮中心的建築一樣。五棟建築各占一腳,構成五芒星,中間則成為小鎮的廣場也是集會的地方,畢竟幾千人的禮拜不是普通的建築能容下的。
圖書館的外觀呈圓形,仿佛古時的鬥獸場,為了采光房頂開有密集的天窗。但進去之後卻仍叫人感到陰森,足以證明他的采光並不太好。也許是建築者的惡趣味,圖書館的門不在底部,隻有牆麵上散布的采光的窗戶。環形的走廊將人帶到圖書館的頂部,進入大門,再由環形走廊下到底部。
而書著貼著內部牆麵擺放,由於天窗、窗戶與油燈的結合,雖然內部顯得有些陰暗,但還是可以查找書籍。圖書館的底部,則因天窗、窗戶、鏡子經過巧妙的設計,形成一片光線十分宜人的讀書區域,因著這獨特的設計,讀書區可以說是全小鎮最適合讀書的地方了。
但由於這裏過於陰森,很少有人長期呆在這裏,除了圖書管理員——老梅林。經過這一道道的光柱,途中挑選好了想閱讀的書籍,愛德華來到讀書的地方,靜靜的閱讀。光線十分巧妙的通過折射,使圖書館底部的擺放書桌的部分均勻的被光所籠罩。
臨近中午,原本就很少有人來的圖書館就隻剩3人了,愛德華、老梅林、流浪的學者。學者是一位老人,雖然流浪的經曆使他看起來有些滄桑,但深邃的雙眼和有些喜感的光頭卻又把滄桑給衝淡,讓人感到不符合他年齡的活力。
安靜的圖書館被一串輕快地腳步聲打亂,年輕而充滿活力的金發少女直徑走到愛德華身旁。在經過學者身旁時微微行禮:“抱歉,打擾您了!”學者笑了笑,仿佛為了報複,促狹的說道:“不用道歉,美麗的小姐,又來喊你的小男友吃飯?”
少女沒有回答,跺跺腳,急忙跑開了。
“抱歉艾薇兒,又麻煩你了。”看到少女過來愛德華稍稍整理一下書籍,輕輕起身走過去。艾薇兒笑眯眯的看著愛德華,眼睛仿佛月牙,歡快的說:“今天的午餐有小黃魚。”
經過學者時,愛德華點頭向學者致意,學者也點點頭。當錯過身時,艾薇兒趁愛德華不注意回頭做了個鬼臉,學者報以苦笑。
兩人並肩走在圖書館的環形走廊上,在走到圓環的第五環時,艾薇兒停了停,翻了翻書架,抽出一本書,急跑幾步又追上了前方的愛德華。當走到頂層第七環的入口時,兩人為自己借的書辦理了借書手續就離開了圖書館。
當離開圖書館,走在明亮的小路上時,艾薇兒長出一口氣,並拍拍自己的胸口。
“既然這麼怕,你不必每天來叫我,小說的話我可以幫你借。”看著艾薇兒心有餘悸的樣子愛德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