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章 最後的離開者(1 / 1)

某機關的管理條例中,有一條規定是這樣的:“辦公室人員中,最後走的要把門鎖上。”

有一天晚上,同事甲、乙、丙、丁下班後,最後離開辦公室的那位同誌,忘記了鎖門。事有湊巧,當晚小偷光顧了辦公室,偷走了不少東西。第二天早上,保衛人員發現後,經過調查,問甲、乙、丙、丁四個人是誰最後離開辦公室的。

甲說:“我回來路過丙房間時,看見丙還未睡覺。”

丁說:“我和乙住同一間房,我回來時看見他已睡了,我也跟著就睡了。”

丙說:“我經過丁房間時,他正準備上床睡覺。”

乙說:“我已經睡著了,根本不知道是誰最後回來了。”

保衛人員相信他們講的都是事實,而且根據他們所說的情況,很快判定最後離開辦公室的是誰。

問題:究竟是誰最後離開辦公室的?保衛人員為什麼能迅速作出正確判斷?

保衛人員所以能很快斷定最後離開辦公室的人,根據這幾個推理:

甲遲於丙,丁遲於乙,丙遲於丁根據這三個判斷,又給出甲遲於丁,丁遲於乙。

既然甲分別遲於其他三個回去,故可以肯定甲是最後離開辦公室的。

火車起動時,為什麼要先倒退一下?

在火車的每節車廂之間都有一個掛鉤,這種掛鉤前後能夠鬆動,可以使車廂之間的遠近隨時有一些變化。當火車起動的時候,火車頭拉著第一節車廂跑起來,再帶動第二節車廂、第三節車廂,整個一列火車就向前奔跑了。

但是,火車起動時,要是碰巧每兩節車廂之間的掛鉤都拉得很緊,車廂之間沒有鬆動的餘地,整個列車像一個大車廂,火車頭就拉不動了。在這種情況下,火車司機就先讓火車頭向後退一下,把車廂之間的掛鉤撞鬆,而後,火車頭再向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