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初識(1 / 2)

顧雲正式拜入五行門後,雲陽子便讓二師兄季重先教顧雲一些本門入門的修行法門,而他自己卻回屋呼呼大睡去了,這不免讓這個新入門的弟子對這個“不負責任”的師父在心裏有幾分嘀咕,隻是沒說出來。

然而他的這點小心思還是被二師兄季重看出來了,對顧雲說道:“修仙問道之路雖然坎坷艱難,但隻要有一點悟性入門還不算太難。本門中當然要數師父修為最高,大師兄其次,但他二人常年在外雲遊,怕是不能常常在你身邊指引你。我雖然修為不高,但教你入門想來也不是什麼難事。“

被二師兄看破心思,顧雲不由得一陣尷尬。還好二師兄也沒別的意思,接著就對顧雲講起了修仙界的一些基礎知識。

自有人類以來,對成仙的追求便一直沒有停下過。至今已經有千百萬年的曆史了,亦有成千上萬的修士,把他們的修仙心得、思考留給後人,總結出了一套套修煉體係,方便後來的修士走的更遠。因此,每個時代都有一種修仙體係,,但這種體係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它在萬千修士對仙途的不斷探索下不斷完善。

而當修仙界更是繁榮無比,各種修仙法門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每種修行法門都離不開這天地元氣,每一種道法都是對天地元氣的運用。對天地元氣的感悟越深,修為自然就越高。於是,當今修仙界根據對運氣的運用,將修煉分為了九層境界:煉氣、化神、歸元、馭器、凝氣、元化、洞玄、凝虛、化形。而這九層境界以上,各大門派又由於修煉法門不同,有不同的境界,而一旦修煉到這種境界,那麼離真仙也就不遠了。

對於那些高深的境界,離顧雲還遠,他也沒有再去仔細問。但對於離他不遠的前九層境界他卻心急的很,便問二師兄季重每一層境界名字都代表什麼。

季重知道顧雲現在的心思,也不囉嗦,就詳細的講起了每一層境界的意思。好比有一扇金光閃閃的大門就在你眼前,一旦踏進去將會是一個完全新奇的世界,誰會不好奇不著急進去看一看呢?

在季重的講解下,顧雲大概了解了一些東西。“煉氣、化神、歸元”可以算是入門的境界了,用二師兄季重的話來說,練氣就是將天地元氣引入體內並讓自己的身體適應它,等適應的差不多了便將自己的神識和部分元氣結合起來不再分開,形成元神,這便是化神。而元神是聯通自己身體和天地元氣的橋梁,隻有建立好橋梁,才能將天地元氣請到自己體內“做客”。至此,方才把天氣元氣與自身牢牢聯係了起來。

將天地元氣和身體聯係起來後,便要考慮運用。最初便是馭使器物,“禦劍飛行”“符篆”等都屬於馭器。此時隻有將元氣依附於器物上才能發揮出威力,而凝氣即把元氣通過法寶凝聚成形,或風雷雨電,或水火砂石,再修煉到高深處,天地元氣便可源源不絕的化為己用,稱為元化。修煉到這三層方才是小成。

接下來的洞玄,便是洞察得天地元氣運行的玄妙,而這一層便要靠自身悟性。若明悟了便可一朝洞玄,悟不了也許便修仙無望了。所以這一層便是一個分水嶺,能洞玄的都是萬中無一的修道天才。凝虛便是在洞玄的基礎上進一步窺得自然之理天地之道,達到清虛無慮的得道境界。此時已經明白了天地元氣運行之力,即使不依靠器物便可覆手為雨翻手為風。

這些話直叫顧雲聽得心潮澎湃激動不已,忙催著二師兄季重教他修行法門。

季重知道他心急,卻不緊不慢的說道:“小師弟,你也不要著急。修得大道何其不易,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修煉下去才是正理。這本《五行化生經》是本門基礎道法,下去後你要好好參詳,不懂的便來問我。”

顧雲心急,也不顧季重說些什麼,拿過那本書便翻看起來了。他在離鎮的時候在私塾跟著先生也年過幾天書,認得些字,雖然這本書裏有好多字不認識,但顧雲還是大概知道是怎樣一本書。

《五行化生經》開篇便寫道:“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行者,順天行氣也。”原來這本書開始便介紹什麼是五行之氣,顧雲哪有心思看這些枯燥的東西,一心要找“禦劍飛行”“點石成金”的仙法來。可是再往後翻,卻是三篇道訣《五行煉氣訣》《五行化神訣》《五行歸元訣》。直到翻完了也沒找到那種“仙法”。

顧雲心裏歎了口氣,也自明白了要踏踏實實從頭修煉才是正理。

接下來,二師兄季重將開篇介紹五行的部分詳細的介紹給顧雲後,說道:“我們五行門與其他門派不同,需要先將天地元氣劃分為五行之氣引入體內修煉,而剛開始一般隻能修煉一兩種五行之氣。所以,我們先要看看你適合修煉那種五行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