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溫夏夏,今年十八歲,來自陵城。”

“我是劉小荷,今年十七歲,來自蘇市。”

溫夏夏和劉小荷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幾個男知青也在觀察她們。

三個人一致認為,這兩位女同誌看著不是難相處的,不像以前在城裏遇到的部分女同誌那樣,那麼矯揉造作。

一通自我介紹結束,三個男知青就結伴去打水了,院子裏有一口井,前麵一進來的時候就看到了。

溫夏夏也借此機會參觀了一下知青點,一目了然,就是院子裏的兩口鍋讓她不知道做什麼用的。

溫夏夏看見窯洞內的空氣稍微好點了,就走進了窯洞。

對於這個未來幾年要生活地方,溫夏夏還是很在意的。

一進窯洞就有一股涼風撲麵而來,溫夏夏心想,不愧是窯洞啊,果然溫暖夏涼的,舒服,像是後世的空調房一樣。

這點真的太棒了,現在風扇可不是想有就能有的。

窯洞內部空間並不大,一進門右手邊就是一張炕,溫夏夏瞧著這個炕估計可以睡個五個人。

炕尾是一個灶台,這樣冬天的炕也會很暖和,這對於怕冷的溫夏夏來說簡直太完美了。

再往裏就是小空間,什麼都沒有,估計是給她們放桌子和櫃子的,溫夏夏想著得去問問哪裏能打櫃子了。

劉小荷和溫夏夏是一個想法的,“夏夏,咱們等會去隊裏問問哪裏能做櫃子吧?”

“可以,咱們吃飯的話,不買飯桌行嗎?”

“啊?那我們怎麼吃飯?”

對於這個溫夏夏有自己的想法,現在她可以和劉小荷買一張桌子,萬一下次有新知青來呢,每個人家境不一樣,不一定會和她們一起平攤這份錢。

溫夏夏和劉小荷解釋了一下,劉小荷瞬間就懂了,也覺得很有道理。

“那咱們買什麼樣的?”

“一人買一個炕桌吧,這樣還可以寫字什麼的也很方便。”

“我同意,夏夏你可太聰明了。”

三個男知青把水打來後,溫夏夏先把她們的窯洞裏灑了水,然後陪著幾個男知青去了他們的窯洞裏灑了水後,就拿著臉盆走了。

溫夏夏在院子看到角落有一個掃把,就拿了掃把,把炕上掃了一遍,地上也打掃了一遍。

溫夏夏剛忙活完,就聽見外麵有拖拉機的聲音,她心底猜測是大隊長的侄子來了。

連忙出去一看,果然!

“我來給你們送糧。”

聽到來送糧了,大家夥都出來了,周韓生見人都到齊了。

“這些糧食是隊裏借你們的,等秋收後你們要用這段時間的工分來還,離秋收還有兩個月,這裏一共是四十八斤糧食,十三斤細糧,三十五斤粗糧。”

眾人臉色一白,大家都是城裏來的,這裏的活也不知道好不好幹,萬一還不上可怎麼辦。

“這位同誌,如果我們秋收後還不上糧食……”問這話的人是溫夏夏,她知道自己估計幹不了多少活。

“可以用錢還,咱們隊裏,一工分三毛五。”

“好,我們知道了,謝謝。”溫夏夏聽到可以用錢還就放心了,在火車上的時候她可是記得包裏有一卷錢的,雖然這錢的來曆她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