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丹走後,溫夏夏拎著包裹回屋了,拆開包裹一看。
裏麵裝著一件小衣服,還有一條絲巾和一盒雪花膏。
另外還有一個油紙包著的東西,溫夏夏發現包了好幾層,拆開後是幾根臘腸,溫夏夏猜測是偏甜口的。
最後還有一封信,溫夏夏拆開看了起來。
信中的內容大概是說自己已經結婚了,對象對她很好,現在日子過得很不錯,前段時間給她找了個工作,還不太適應,所以一直沒給他們寫信。
還說小衣服是問了身邊生過孩子的人說的尺寸做的,做的偏大了些,下半年還能穿。
臘腸是她媽媽做的,特別好吃,所以寄來和她們分享。
絲巾同款同色的她也有,就當做姐妹款了,她還拜托做刺繡的朋友幫忙繡了大家的名字上去。
看完信,溫夏夏拿起送的禮物小衣服,是長袖長褲的,這個大小確實隻適合下半年穿。
布料也很舒服,看樣子是費了心思的。
又把絲巾攤開來看了一下,果然在一個角落裏發現了她的名字,隻繡了一個夏字。
溫夏夏想著,這麼好的朋友,等以後有機會了一定要去蘇市找她。
想到這溫夏夏就伏在炕桌上給劉小荷回信,內容大概就是說讓她不要斷了聯係,這幾年她都會是這個地址,如果她有變動一定要給回信,大隊裏的電話她也記得,聯係不上給大隊打電話。
溫夏夏還擔心這個迷糊蛋忘記了大隊的電話,還把電話號碼寫上去了。
至於給劉小荷的回禮,就把家裏的紅棗給她寄去一些。
這裏的紅棗自然不是張維丹送的那些,而是周母送過來的,家裏還有一些,平時她吃的少,正好可以寄給劉小荷了,蘇市的紅棗可不好買。
另外再給她寄一些咱們這邊的臘肉和臘腸吧,也給她家裏人嚐嚐鮮。
其他東西溫夏夏也想不到了,畢竟蘇市什麼東西買不著。
想好後,溫夏夏就去櫃子裏翻找紅棗了,還有一大袋,都給劉小荷寄過去。
她還有張維丹送的這些,也完全夠吃了。
至於臘肉和臘腸,晚上等周韓生回來後讓他幫忙去換一些。
晚上回家的周韓生聽了溫夏夏說的話後,立刻出去換了,一般都是去老楊家或者周邊鄰居換。
周韓生拿著家裏的布票和工業票已經錢換到了一些臘肉臘腸,溫夏夏連夜包好,準備明天去郵局寄出去。
沒過幾天,周蘭蘭和周韓江就來了。
這次他們來多帶了一些衣服,還有糧食,去學校食堂吃飯可以選擇交糧食,也可以選擇用糧票買,這也是對鄉下來讀書的孩子的一種幫助,不過菜和肉就要用錢來買了,倒是不用票。
溫夏夏帶著兩個孩子收拾好,明天帶他們去報名。
“你們今晚好好休息,明早我先帶你們去報名,然後去買一些要用的東西。”
兩個人連忙搖頭,“嫂子,娘讓我們把臉盆這些都帶來了,免得還要買到時候還要花錢。”
溫夏夏對於周母的節省行為沒有意見,現在的人家大多不富裕,更何況是鄉下的孩子。
“行,那到時候再看。”
“嫂子娘給我們錢了,讓我們拿去報名還有生活費。”周韓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