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恢愣了半晌,顯然受到了打擊。而劉邦則朝張良眨了一下眼睛,大有讚賞之意。
“沛公兵強馬壯,一定要進攻宛城的話,下臣也無話可說了。隻不過,沛公為什麼不考慮戰爭之外的方式呢?”
“比如說?”
“比如說,招降。”
劉邦無聲地笑了。他走下來,拍拍陳恢的肩膀,說道:“你早說嘛,繞那麼大彎子。”
陳恢尷尬地笑笑,將頭深深低下。
談判正式展開,條件很快確定下來:劉邦接受王齮的投降,封其為殷侯,封陳恢為千戶,率領投降的秦軍一同西進,隨楚軍入關。
王齮投降後,南陽各地紛紛效仿。
西征軍所到之處,各地軍民無不開城相迎。南陽當地的豪強戚鰓率部歸降了劉邦,劉邦的同鄉王陵也帶著人馬來投奔,連遠在江西的吳芮(即英布的嶽父)也派部將梅鋗率兵前來幫助劉邦。
一時之間,西征軍所向披靡,軍威大振。劉邦不費一兵一卒,便來到了南陽西部的丹水縣。
這裏,離武關隻有不到一百裏路程了。
正當此時,章邯帶著二十萬大軍投降項羽的消息傳到了丹水,一直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的劉邦突然感到一陣心悸。
破關
二世三年八月,集結在丹水附近準備進攻武關的劉邦大軍已經達到了七八萬人。
武關號稱天下雄關,雖不及函穀關險阻,卻也是易守難攻。關中守軍約有兩萬人,守將畢遂,原本是三川守李由的部下。李由被殺後,畢遂審時度勢,主動投靠趙高,獲得趙高信任,因而被委以重用,鎮守武關。
劉邦人多勢眾,卻不急於攻關,而是根據張良的建議,派魏人寧昌前往鹹陽,給趙高送去一封親筆信。
信的內容,自然是勸趙高認清形勢,開關投降。
寧昌去後十餘日,鹹陽方麵還沒有回音。劉邦等得不耐煩,決定派兩萬人馬對武關發動一次進攻,敲山震虎,迫使趙高盡快作出決定。
部隊很快選定,由王陵的五千人、周勃的四千人、酈商的四千人、韓信的五千人和劉澤的兩千人組成,周勃擔任進攻的總指揮。
可是,就在部隊即將出發之際,正在前方收集情報的張良匆匆趕來,製止了這次行動。
“武關堅固無比,秦軍實在尚存,兩萬人馬進攻的話,隻怕難以起到震懾的效果,搞不好反而挫了自己的銳氣。”
“你的意思是,要我再加派兩萬人?”
“不是。”張良斷然否定,“您手頭有幾個人,能當十萬大軍,為何棄之不用呢?”
“你是說酈食其、陸賈、隨何?”
“正是。”
“有意思。”劉邦連連點頭,示意張良接著講。
“我已經打聽到,武關守將畢遂,乃是屠夫之子。”
“哦?那不是和樊噲差不多?”
“嗯,樊噲不在這裏吧?”
“不在,這裏隻有你我二人,沒有第三雙耳朵。”
“那我就直說了啊,屠夫也是商人。商人逐利,本是天性。沛公何不扔給他幾塊骨頭,讓他為我所用呢?”
“這個主意不錯。不過,光扔幾塊骨頭可能不夠,還得給他施加點壓力。”
“沛公所言極是。”
對此,張良早有計劃,而且很快付諸實施——他派人大張旗鼓到武關附近準備糧草,又在附近的山上遍插旌旗,建設營寨,擺出一副即將調動五萬人進攻武關的架勢。
畢遂在關上見了,果然緊張,以為這是楚軍大部隊即將攻關的前兆。他下令緊閉關門,嚴加防守。這樣一來,秦軍龜縮在關內,對關外楚軍布下的疑陣就完全失去辨識能力了,不能不說是戰術上的一大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