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囊中羞澀的觀主(1 / 2)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rì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夕陽沒落,萬千紅霞之時,在鳳鳴山頂的青龍觀內傳出一陣高昂的誦詠之聲。

半晌過去,誦詠聲停下,一個齒白麵秀的年輕道士從青龍觀主殿內走出,急衝衝走到功德箱前。

“一五一十,十五二十……唉。”在做完晚課,滿懷希望,倒出功德箱點了點裏麵的香火錢,這位年輕道士的希望變成了失望。[><>

他眉頭緊皺,歎了一口氣,不由得搖了搖頭,臉sè苦悶。

這位道士叫做楊塵予,楊塵予乃是這青龍觀現任觀主,亦稱方丈,主持,現年二十四歲,孤兒,從小在青龍觀長大,與上一任觀主親如父子。

青龍觀所在鳳鳴山是炎黃國西南方向的一座小山,隸屬於巴蛇山,為其支脈,當然了,這巴蛇山也隻是一條小山脈罷了,在這一帶群山林立,鳳鳴山著實有點不起眼。

鳳鳴山高度不過兩百米,山腳有河流經環繞向東,因其河水轟響之聲不絕於耳,名為響水河。[><>

炎黃人素有依山伴水而居的習俗,在靠近鳳鳴山腳坐落著一座古樸的小鎮。

小鎮因山得名,鳳鳴鎮距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曆史,由於鳳鳴鎮位於群山之間,倒是躲過了不少的戰火,那古樸木質結構的民居建築昭示著這是一塊難得的世外桃源。

隨著經濟的發展,小鎮那青石板街道變成了寬敞的水泥路麵,一座座古樸的木頭民居開始被推倒,變成六七層的小洋樓。原本清淨的街道上也開始充斥著跳樓大削價之類的催銷聲。

坐落在鳳鳴山頂的青龍觀雖然曆經風雨不倒,但也多多少少受到了這種商業氣氛的衝擊。[><>

青龍觀始建於炎黃國明末年間,由鳳鳴鎮首富張萬三為供奉響水河神,保佑一方風雨安順而捐建,期間耗資白銀千兩,有一殿兩院,整體使用上好的桐木建造。青龍觀由此至今也有四百年的曆史,雖不如那些名觀寶刹出名,但也是全國道教協會的注冊單位之一。

青龍觀所供奉的神明就是山腳下那條響水河的河神,也正因為如此,青龍觀曾經也風光過,鎮民們每年都會到青龍觀舉行盛大的祭拜河神儀式。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青龍觀也逐漸沒落下來。

在上任觀主去世之後,楊塵予即成為青龍觀觀主,這絕不是子孫廟,無奈青龍觀從前麵三代觀主開始就是光杆司令,既無留單道士也無入駐道士。[><>

按照叢林廟的規範,道觀最高領導者為方丈,如果是全真派的話,需受三壇大戒,接過律師傳法,戒行jīng嚴,德高望重,為道觀內全體道眾所擁戴而選出來的道士。

而正一派則是需授籙,其後的規矩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