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夜被從床上喊起來,這樣的時候可不多。
“你們都知道了?”沈康文問道。
眾人點頭,臉上無一不是在唏噓,並且齊齊羨慕的看向唐正明。
“正明啊,如果這消息沒有水分,咱們湘南大學生物學院可真是出了真龍。”
“院長你這比喻。”直到此時,和眾人一樣,唐正明也沒從電話裏聽完消息後的震撼平息下來。
“比喻怎麼了,很貼切吧。”沈康文一邊走一邊感慨,“我就沒見過這麼厲害的年輕人,而且,他才二十四歲不到啊。”
眾人更是沉默,是啊,他才二十四歲不到。
按照出生日期來算,要到年底,程翔才到二十四周歲,而僅僅這個年紀,程翔已經做出好幾項重大成果,並且隨便一份拿出去都足夠尋常研究人員一輩子,甚至一輩子都抵達不了的高度。
更恐怖的是,程翔完成這些成果總共所花的時間還不到一年,準確的來說,從三月份開始獨立接開題,到現在也不過五個多月的時間。半年不到。
後生可畏。
這樣一個學生,出現在自己的學院,而且選擇了生物專業,一行幾人無一不感慨慶幸,這樣的人才,如果流失到別的行業,特別是去了文化娛樂,那可真是可惜。
不是說文化娛樂不好,而是,論對國家社會進步的推動性作用來說,自然科學是毫無疑問的第一。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不是說說。物質基礎打得牢,精神文明建設才有雄厚的基礎。
很快,眾人趕到現場。
仔細查驗之後,聯合兩大學院的教授專家組,確定了程翔這份生物芯片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真·生物芯片正式宣告落地。
馬不停蹄,誰也無法阻擋教授們的熱情,兩個學院的教授連夜趕工,開始完善測試過程,要將成果公布出去,僅僅先前的測試可是不夠的。
同一時間,程翔被趕著去把論文補上。
“你小子速度點,這次不比以往,你這份成果必須同時投《天工》和《天問》,無論從理論還是工程領域,都是開創性的成果。”
“快點趕出來,這幾天,我們吃住就在這實驗室了。”
程翔擋不住教授們的熱情,隻能歉意的看向陪著一塊熬夜的張德明教授。
張德明嗬嗬一笑,”不用管我,這熱鬧我看的過癮。程教授盡管忙去。“
“而且,這樣的熱鬧來的好啊,你這份成果一出,估計都不用我去主動做什麼,那些手機生產商百分百會變著法的找上門來求合作。”
“我倒是期待他們會開出什麼樣的條件了。”
五天之後。
兩篇內容不同的論文分別在《天問》和《天工》科學期刊橫空出世,生物芯片,一個開創性的概念在互聯網的傳播下,迅速傳遍全世界。
不同於上次的基因精準切割理論,那種理論距離生活太遠,引不起民眾的注意力。而這次,則是實打實立刻會改變世界的成果。
當日,全世界的頭條都被這兩篇論文給占領。兩篇論文,從兩個角度,一個是理論,一個工程方向切實講述了生物芯片的研究成果。
生物芯片,真正的生物芯片。
這種東西竟然一夜之間被告訴已經研發出成品了。第一款產品貌似還可以馬上投入商業應用,這怎麼能不讓人熱血沸騰。
生物結合電子科技,期間蘊含著難以估量的潛力,一直有研究機構專門在嚐試結合,哪怕投入巨資也在所不惜,比較聞名的就比如國外的腦機接口,通過創傷性的手術將芯片植入大腦皮層,然後通過意識和外界設備進行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