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若光做夢,卻從未試著去實現哪怕其中一個最小的夢想,最後他必定會對做夢產生厭惡。厭惡那種近在眼前卻遠在天邊的虛無縹緲,厭惡那種永遠不可觸摸的不真實感。
這不正應了人們的論斷:“白日夢就是白日夢,再美好也不過是一場過眼雲煙罷了。”一旦他接受了或是親身實踐了這一論斷,必定會嫌棄鄙視這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最終必然可悲地失去做夢的能力。
我們心中蘊藏的力量不是用來觀賞,也不是用來當擺設的,而是為了供人們使用,幫助他們實現心願的。所以,我們應勇敢地擺脫世俗偏見的束縛,毫無保留地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必定也能幹出一番大事業;要敢於做夢,一心一意全神貫注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最重要的是,不要傻傻地一味埋頭苦幹,要巧妙地利用思考的力量,借助思考的力量來開啟我們心中的寶藏;若能這樣,人人都有成為無所不能的超人的可能。若能如此,你必然能夠發現人生的許多難題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
救世軍的機密
為什麼救世軍在戰爭期間能獲得如此高的擁護?當時,為男孩們提供幫助的機構成千上萬,救世軍隻能算是其中的一個小角色,然而正是這個小角色,卻奪得了大部分的光環。他們是如何讓廣大民眾知道並認可他們的?很簡單,答案就在於甜甜圈。他們給男孩子們提供甜甜圈,而他們的甜甜圈確實美味可口,故此,吸引了無數人的支持。這個例子的寓意顯而易見。
對於如任何想要獲得成功的企業和個人來說,成功的關鍵在於一次隻做一件事,並且一心一意地將那件事做好即可。一次隻做一件事,遠比同時做40件事,效率要高得多,成功的可能性也要高得多。
一個人若同時做40件事,哪怕是隻做兩件事,他的精力和注意力不得不被分成好幾份,難免會顧此失彼,若其中某一件事沒做好,必然會影響其他事的進程,最後的結果隻能是手忙腳亂,一事無成。若一次隻做一件事,人們可以全神貫注,則會少了許多不必要的煩惱,故此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000年前,波塞斯·馬克思·卡特在從繁榮富裕的迦太基訪問回來後,心中就堅定了一個想法,羅馬一定要打敗迦太基,攻下其城池。對此,他的國人們都譏笑他太狂妄、太天真,沒有人支持他,也沒有人理解他。他隻得孤軍奮戰。但他並不因此而放棄,依然頑強地奮戰著。他開始把說服其國民接受他的觀點作為人生的一個目標去追求,去實現。心裏想的念的都是如何實現這個目標。每次演講結束或是每次對話結束,他都不厭其煩地向他的傾聽者傳達他的觀點。他將他所有的想法都濃縮為一句話:“必須征服迦太基!”在他的不斷遊說下,人們漸漸接受了他的想法,並將征服迦太基當成了自己的使命。最終,迦太基被征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