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迎風在擊潰寧武王叛軍後,他知道自己的部隊損失不小,所以他下令收兵回城。劉強見寧武王後撤,趕緊帶兵出城把李迎風和大軍接回關內。由於李迎風嚴令不論戰況如何,關內守軍都不得開關救援,所以白天劉強在城樓上,幾次看到李迎風被圍困也沒敢出城。他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如今見寧武王兵敗,他別提多高興了。
大軍進關後,李迎風下令修整,各營救治傷兵,同時統計傷亡人數。李迎風無心回家,他徑直走進帥帳,他脫下戰袍,叫來軍醫,他今天被砍了一刀還好傷口不深也沒中要害,在劉強和軍醫的幫助下包紮好傷口,套上一件軟甲,帶一隊衛士就和劉強去了軍營。軍營裏,將士們疲憊不堪的躺在床上,營外甲士像往常一樣手執長槍,腰挎長刀,威武肅立。李迎風看了頗有些傷感,他巡視了一遍軍營,囑咐軍醫照顧好傷兵。他帶人登上城頭,眺望遠方,他的心還放不下來,因為虎視眈眈的韃靼知道大明內亂說不定就會乘機打劫,所以說嘉木關還是危險的。李迎風當夜寫了戰報,派手下校尉飛馬送往京城。
第二天清晨,各營主將奉命前往帥帳,將軍們表情凝重,李迎風也沒說太多的話,他要將軍們彙報傷亡人數。將軍們沒人吭聲,他便點名要忠字營主將張朝先說,張朝便低著頭說“:忠字營三千人,陣亡七百五十八人,重傷四十七,輕傷三百四十六”武字營隨即報告戰死三千六百七十二,重傷五百一十六,輕傷兩千九百九十一。最慘重的汴河衛隻剩七百多人,直字營和虎營兩萬人如今隻剩七千不到。其餘各營衛大都傷亡過半,如今還能上陣的剩下不到三萬。其中陣亡參將三名,副將一名,汴河衛主將常印戰死。
李迎風下令各營衛自行招募兵士補充兵員,忠字營和武字營從其他各營衛挑選軍士,立即補齊。準備與漢王叛軍作戰。
朝廷在京城共有三萬禁軍和十萬守城大軍,但是他們大都沒有上過戰場,戰鬥力極差,所以朝廷派來增援嘉木關的三萬大軍在大同遭到漢王兩萬多人的進攻,要不是大同的五千守軍拚了命出城相救,差點全軍覆滅。如今這三萬人隻剩一萬多殘兵敗將躲在大同城等待救援。而朝廷麵對周王,漢王的攻打毫無還手之力,京城的十萬大軍根本不敢出兵救援或者平叛,就光等著各地方軍隊進京勤王了。
皇帝得知李迎風打敗了寧武王十分高興,隨即派吏部侍郞柳建業為欽差大臣前往嘉木關宣詔。
三天後,柳建業在一千禁軍的護送下來到嘉木關,同時還帶來了一百萬兩白銀和幾十壇美酒。皇帝加封李迎風為忠武候,加兵部侍郞銜,同時任討寇大將軍統領大同,嘉木關,河西衛,和土城的十三萬大軍討伐寧武王和漢王。加封副將劉強為嘉木關總兵,賜爵武威伯,為蕩寇將軍。其餘各將晉一級。
李迎風在帥帳擺下宴席為柳侍郞接風洗塵,席間李迎風問朝廷如今準備如何對付周王。柳建業答道周王是內地的藩王,他沒有軍隊,隻有一萬人的衛士罷了,而且戰鬥力不強,候爺可能有所不知,周王起兵占據洛陽後,陝西巡撫吳大人就調集五萬大軍,進攻周王,兩天時間周王就兵敗自刎了。皇帝陛下已經下令各藩王將衛隊縮減,由一萬人減到三千,否則以謀逆論處。
李迎風一聽頓時踏實不少,這漢王和寧武王也成不了氣候了,他們失敗隻是時間問題了。李迎風隨即下令河西衛三萬大軍開赴嘉木關,自己親率嘉木關的忠字營武字營和威字營共一萬五千兵馬討伐漢王。同時劉強在河西軍到達後,出兵寧武衛,一舉剿滅寧武王的叛軍。嘉木關由超字營留守防備韃靼。
三天後,李迎風在嘉木關祭旗出兵。當天大軍在距大同三十裏處紮營。當天夜裏派手下校尉潛入大同城與守軍約定第二天清晨,內外夾擊。
一早李迎風大軍浩浩蕩蕩的開到大同城十裏處布陣,威字營的火炮排成一列,隨時準備吞噬漢王的叛軍。漢王見自己被包圍,內心深感擔憂,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打朝廷的那些草包不是難事,但要與強悍的邊防軍打,那是凶多吉少了。所以他下令各營不要戀戰,快速準備突圍出去,向二道坎進發,準備出關去與寧武王會合。可惜他沒有機會了,李迎風早已派土城的兩萬大軍埋伏在去二道坎的必經之路上,就等漢王過去了。果然漢王大軍在內外夾攻下匆忙突圍,李迎風下令忠字營騎兵追擊,其他各部進大同城修整。漢王大軍被忠字營一路追殺到土城軍的包圍圈,經過兩個時辰激戰,漢王叛軍被俘三千多人,被斬殺一萬四千多,漢王本人也被活捉。
三天後劉強發來戰報,寧武王全軍覆滅,寧武衛被攻破,寧武王自刎。李迎風隨即率大軍返回京城,皇帝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皇帝當場賜酒,並加封李迎風為右武侯大將軍拜兵部尚書,統帥京師的軍隊。
李迎風作為將門之後,他立下了不世之功,理應高興。不過他也知道功高震主是人臣大忌,於是一個月後他上表請辭,表示辭去兵部尚書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