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和塔吉克他們所處的戰略位置,和華夏一樣,前方有蒙國和烏茲別克擋著,就算上遊的怪物衝下來,也絕不會太多,所需的兵力也少,可如果直接接管烏茲別克,那華夏就會遭殃了,其派出的兵力至少要再多出一倍來!
正是考慮到這層因素,華夏才沒有答應,雖然很想收下他們,可卻不能,眾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以現在戰爭的局勢來看,華夏想要安然無恙的生存下去尚且不已,哪有力氣再給自己找麻煩?
於是在接納了吉爾吉和塔吉克這兩國後,華夏拒絕了烏茲別克的請求,蒙國緊隨其後也想重回華夏,幾乎未加考慮,華夏就給出了答複,不要意思,我們沒工夫!
在華夏的曆史上,蒙國曾隸屬於華夏外蒙,後由於華夏抗戰時期美拉基等國的支持,自立為國,華夏也一直沒想過收複他們,一是當時的政府答應了這個請求,二一個,外蒙土壤稀薄,不適合耕種,其國內經濟非常的落後,國力也弱,即便收複回來,外蒙對於華夏來說隻能是累贅,而不是幫手。第三點則是現在處於戰時,華夏沒有經曆去管他們,再者,即便華夏真的顧念以前的情義,收留他們,蘇達爾也絕不會肯的,開玩笑,華夏本就勢強,他們怎麼會允許華夏跑到他們眼皮子底下!
從這一點來看,蒙國的獨立,也未嚐不是蘇達爾當時心中的願望,畢竟當時的華夏雖然混亂,但其底蘊在那裏,注定不會甘於人後,早有後期勃發的時候,提前在蘇達爾與華夏中間放下這麼一個緩衝帶,也未嚐不是一個好事,當然,如果真的是這樣,當時的蘇達爾領導人的遠光絕對要可怕的多。
國際局勢和戰事讓華夏成為香餑餑,不過並沒有香太久,因為美拉基又出了一個幺蛾子,華夏不肯派兵,那就一群人聯起手來,歐洲各國雖然稱得上是強國,但人口在此時卻變成了他們的短肋。
所以,美拉基的想法很簡單,既然沒有人,那就造武器,常規的武器如火箭筒、迫擊炮等,一炮之下隻能打死一頭或者兩頭怪物,遠遠達不到二戰時期的效果,所以,加大火炮的威力和體積、重量成為了重中之重。
火炮威力小,那就加大,火炮不容易搬運,那就變小,火炮太沉了?那就減輕重量,不容易研發和生產?那就用最簡便的方法!
這樣的武器早在2015年的時候美拉基等國就已經研發了出來,代號為K35號單人便攜式導彈,單枚導彈的重量在二十公斤左右,當時的士兵因為要帶著背囊和武器,全身上下的負重已經夠多了,不堪重負,如果再背上這麼一個二十多公斤的導彈,想要行軍就太困難了,所以當時雖然研發了出來,但並沒有太大的普及。
這一次,美拉基再度重提,頓時受到其他國家的熱烈歡迎,紛紛派出最頂尖的科研人員,聚合到一起,研究新一代的便攜式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