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功德
高皇帝辟乾轉坤,功隻萬古。又有古創業之主所不敢望者四:享天下三十一年,一也;聖壽七十有一,二也;自江左並中原,三也;太子諸王二十四人,公主一十六人,皆受冊封,四也。於乎盛哉!
成祖功德
成祖文皇帝自起事至下京師,凡大小百餘戰,未嚐不身冒矢石。即位之後,四征北虜,三下南交,舟車之地,無間大小遠邇,悉奉琛幣,若榜葛刺、滿剌加、忽魯謨斯等處,新受朝命為王者殆三十國。東逾遼水,韃靼、女直、野人、兀良哈之地,立行都司、衛所,設官統治幾三百處。直西部落數百種,皆重譯來附,其請置官府,蓋三之二。西南羌夷建宣慰、宣撫、安撫司及軍衛,郡縣增益數百。
自古討西南夷,未有生得其王者。獨是時下安南,得偽大虞上皇嫠(即胡一元)、偽虞國主黎蒼(即胡大互)、偽越上皇簡定、偽越王陳季獷、錫蘭山國王亞烈苦納兒、蘇門答刺前王弟蘇斡刺。
古西南夷國王未有來朝者,獨其時氵孛泥國王麻邪惹加那乃來朝闕下,卒於京,子遐旺受封闕下。滿剌加國王拜裏迷蘇剌,又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哈叭答剌、西王麻哈剌吒葛剌麻、丁峒王叭都葛巴剌卜、古麻剌朗國王斡剌義亦敦奔俱來朝,受封爵。
自古封止中國山川,而獨其時封日本山曰壽安鎮國山,氵孛泥山曰長寧鎮國山,餘折枝國、滿剌加國山俱曰鎮國山,各立禦碑。凡北討及回鑾所至,如靈顯、翠秀等山,神應等十二泉,立馬等五峰,諸壑穀坡甸岡獻川圃碩戍之類,皆錫以嘉名,勒石垂永。
各國貢物,自金、銀、犀、象、香藥、珊瑚、玳瑁、鶴頂、龜筒諸器皿外,鳥則有孔雀、火雞、紅白鸚鵡、倒掛鴕鳥;獸則有麒麟、白鹿、白象、紅猴、黑熊、黑猿、白鹿、福祿馬、哈剌六足魚、白獺,而中國亦自兩進騶虞,人則有金衣銀衣人、黑小廝;香則各色龍腦、奇南蘇合油;布則兜羅、綿紅、撒哈剌八者藍覬木黑蕪蔓番沙紅絞節智杜花頭乍蓮花織人象之類。珍珠寶石奇怪之物,充刃天府。
二子即天位
宣宗章皇帝二子:長為英宗睿皇帝,次為恭仁康定景皇帝。
英宗再正位
英宗皇帝,一為太上皇帝,朔漠一年,居深宮七年,再改元為正統、天順,踐天子位總二十三年。故劉文安定之挽詩曰:“享國卅年高帝並,臨朝八閏太宗同。”
再正東宮
憲宗以正統十四年為皇太子,以景泰三年封沂王,以天順元年更禦名複為皇太子,凡兩赦。
藩王登極
太祖高皇帝以吳王登極,成祖文皇帝以燕王靖難登極,景皇帝以成阝王監國登極,世宗肅皇帝以興世子登極,穆宗莊皇帝以裕王登極。
慈闈重慶
正統太皇太後張氏、皇太後孫氏,弘治太皇太後周氏、皇太後王氏,正德太皇太後王氏、皇太後張氏。至嘉靖初,壽安皇太後邵氏、昭聖皇太後張氏、章聖皇太後蔣氏、莊肅皇後夏氏,蓋四宮並尊矣。
藩國之盛
熙祖凡四子:仁祖最幼,長壽春王,次安成王,次蒙城王。
仁祖四子:上最幼,長南昌王,次盱眙王,次臨淮王。
太祖二十四子:懿文太子及文皇帝外,為秦湣王爽,國西安;晉恭王岡,國太原;周定王肅,國太原;楚昭王楨,國武昌;齊王,國青州;潭王梓,國長沙;魯荒王檀,國兗州;蜀獻王椿,國成都;湘獻王柏,國荊州;代簡王桂,國大同;肅莊王國甘州,移蘭州,英遼簡王植,國遼東,移荊州;慶靖王旃,國韋州,移寧夏;寧獻王權,國大寧,移南昌;岷莊王便,國雲南,移武岡;穀王惠,國宣府,移長沙;韓獻王鬆,國平涼;瀋簡王模,國潞安;安惠王楹,國平涼;唐定王,國南陽;郢靖王棟,國安陸;伊厲王尋,國河南。
成祖四子:自仁宗外,為漢王高煦,初國雲南,繼青州,不行,移樂安;趙簡王高燧,國彰德;皇少子高義,逝未受封。
仁宗十子:自宣宗外,鄭靖王瞻,國鳳翔,移懷慶;越靖王瞻墉,國衢州;蘄獻王瞻垠;襄獻王瞻善,國長沙,移襄陽;荊憲王瞻岡,國建昌,移蘄州;淮靖王瞻奧,國韶州,移饒州;滕懷王瞻塏,國雲南;梁莊王瞻,國安陸;衛恭王瞻埏,國懷慶。
宣宗二子:英、景。
英宗七子:自憲宗外,德莊王見,國濟南;許悼王見淳;秀懷王見澍,國汝寧;吉簡王見浚,國長沙;忻穆王見治;徽莊王見沛,國鈞州。
憲宗十四子:孝宗及未名長子外,悼恭太子極;興王諱,國安陸;岐惠王榆,國德安;益端王檳,國建昌;衡恭王軍,國青州;雍靖王雲,國衡州;壽王楮,國保寧,移德安;汝王亨,國衛輝;涇簡王舜,國沂州;榮莊王樞,國常德;申懿王楷,國敘州。
孝宗二子:自武宗外,蔚悼王厚煒。
睿宗即興王諱:長□嶽懷王,未名薨,追贈。
世宗八子:自穆宗外,哀衝太子載戛、莊敬太子載壑,景恭王載圳,國德安;潁殤王載卣、戚懷王載、薊哀王載貴、均思王載夙。
穆宗四子:自今上外,憲懷太子翊□、靖悼王翊□;潞王翊□,國衛輝。
今天下存者,大國凡二十四,盛哉!無論唐以後不世胙土,即漢中葉所餘無幾,寧能媲美於我明也。
宗室之盛
隆慶、萬曆之際,宗室蕃衍,可謂極矣。宗伯苛為革削,司寇嚴其條禁,以故時損時益,而其見在者餘得而誌之。
高皇帝子:秦,陝西西安府,親王一位,在省,永壽王一位,鎮、輔、奉國將軍一百七位,鎮、輔、奉國中尉五百七位,郡縣主君二百四十二位,庶人一百四十九名。晉,山西太原府,親王一位,在省,寧化、高平、慶成、平陽、西河等王共一十二位,鎮、輔、奉國將軍一千八十五位,中尉二千二百位,郡縣主君一千五百十一位,庶人一百七十名。周,河南開封府,親王一位,在省,永寧等王四十六位,鎮、輔、奉國將軍一千三百四十九位,中尉二千五百五十九位,郡縣主君一千二百六十五位,庶人一十五名。楚,湖廣武昌府,親王一位,在省,永安等王六位,鎮、輔、奉國將軍一百九十八位,中尉六百四位,郡縣主君四百四十七位,庶人四名。魯,兗州府,親王一位,在府,鄒平等王八位,鎮、輔、奉國將軍一百六十位,中尉一百七十位,郡縣主君二百四十九位,庶人六名。蜀,成都府,親王一位,在省,內江等王六位,灃州華陽王一位,鎮、輔、奉國將軍四十六位,中尉七十二位,郡縣主君五十六位,庶人無。代,大同府,親王一位,在府,廣靈等十王,蒲州山陰等二王,澤州宣寧四王,絳州靈丘王一位,忻州定安王一位,共一十八位,鎮、輔、奉國將軍一千二百七十九位,中尉一千三百四十位,郡縣主君一千三百三十位,庶人一百五十名。肅,陝西甘州衛,親王一位,在衛,淳化等王五位,鎮、輔、奉國將軍六位,中尉□位,郡縣主君八位,庶人一名。
遼,荊州府,親王奪,在府,長陽等王九位,鎮、輔、奉國將軍一百八位,中尉一百五十位,郡縣主君一百二十位,庶人十名。慶,寧夏衛,親王一位,在衛,真寧等王六位,鎮、輔、奉國將軍六十一位,中尉五十六位,郡縣主君五十七位,庶人六名。寧,江西南昌府,親王奪,在省,樂安等王三位,鎮、輔、奉國將軍二百七十六位,中尉二百六十五位,郡縣主君三百二十四位,庶人四十四名。岷,湖廣武岡州,親王一位,在州,安昌等王一十位,寶慶江川王一位,南渭王一位,共一十二位,鎮、輔、奉國將軍九十位,中尉十五位,郡縣主君七十三位,庶人無。韓,陝西鞏昌府,親王一位,在府,襄陵等王一十七位,鎮、輔、奉國將軍四百三位,中尉五百八十六位,郡縣主君六百四十三位,庶人二十九名。瀋,山西潞安府,親王一位,在府,陵川等王一十六位,鎮、輔、奉國將軍二百四十二位,中尉二百二十位,郡縣主君二百七十六位,庶人十三名。唐,河南南陽府,親王一位,在府,新野等王三位,鎮、輔、奉國將軍二十二位,中尉十五位,郡縣主君三十五位,庶人無。伊,河南河南府,親王奪,在府,方城等王二位,鎮、輔、奉國將軍二十八位,中尉二位,郡縣主君二十二位,庶人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