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林淮,你的夢想是什麼(1 / 2)

上輩子,林淮就經常看一些重生小說。

有時他也會想,自己重生以後要幹什麼。

做一名科研工作者?畢竟他可是直到未來二十年技術發展趨勢的人。

仔細想想,不太靠譜,自己重生前也才18歲,而且也隻是技術發展趨勢而不知技術細節,典型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身為一個連清華都考不上的弱雞考生,畫一張未來科技樹發展圖去中科院毛遂自薦,估計扭頭就得被送到精神病院去,而且還得是去協和治,那裏醫術靠譜,估計能挽救一下這倒黴孩子。

創辦企業,引領時代潮流?這個聽著不錯,但很難找到切入點,因為你不知道取代未來哪家公司成功率比較大,能夠忽視積累,迅速反超的,估計隻有互聯網企業。而後世鼎鼎大名的BAT在08年時基本都已經奠定行業霸主地位,除了阿裏被京冬打了個措手不及,但京冬和阿裏顯然也不是一個體量的。這倆市值差了足有十倍呢!

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辦什麼企業!回家好好學習去!法人數量不足,注冊資本不足,你把當工商局是什麼地方了!

所以,林淮同學的重生夢就這麼破碎了。顯然,他沒考慮到現在這種意外情況的出現。

現在,機會來了,如果他願意的話,輟學去創辦企業都是可以的。

但那真的是他想要的生活?網上總有人說讀書沒用,將來隻能打工,輟學萬歲,身家上億心不累之類的。

那是扯!全中華身價上億的老板有多少?又有幾個是沒上大學的?

全國每年的大學生有多少,找不到工作的有多少?或者說,隻要大學別放縱自己,就算隻是勉強著去學習,總不會太差的。而沒上大學的人呢?搬磚和服務員都是吃青春飯的職業心裏不清楚嗎?畢業時,你在敲代碼,他在搬磚;五年後,你在看別人敲代碼,他還在搬磚;十五年後,你命令別人敲代碼,他連磚都沒得搬了。

知識改變命運,這是實話。因為,提及就業比例,總是個令人心碎的問題。就算月薪隻有三千,總歸還是有工作的嗎。

有人說馬芸學曆低,那是真扯,馬老板可是三次高考才擦邊走上臨安師範的大學生。

更重要的是,名校能帶來的,遠不止一紙文憑,還有無形的人脈。條件一樣的情況下,提攜下校友總不過分吧。

作為矽穀靈魂所在,斯坦福就把名校文化演繹到了極致。

這世界上,能讓無數企業哭著喊著求收錢,還是論億美元地送錢的名校,還真不多。斯坦福就是一個。

作為能培養出81位諾貝爾獎得主,139枚奧運金牌得主的名校,斯坦福大學自70年代以來的瘋狂崛起可以作為一個傳奇範本。

林淮受到的精神衝擊,從歡迎儀式上就開始了。

雖然斯坦福理論上已經放假,但校內的學生絲毫不見少,實驗室和教室依舊處於常年爆滿的狀態。所以,歡迎會是找了個小禮堂舉行的。

講台上的教授散發著一股哲人的氣息,要不是缺經費,他其實也是懶得來接待這幫熊孩子。經費,他肯定是搶不過那幫諾貝爾獎得主的。

“斯坦福秉持自由的精神,在學術和生活上,都是如此。在座的各位未來可能也會成為斯坦福的一員,希望你們日後銘記自由與開放這一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