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別人誇讚自己的孫子,秦教授也不客氣道:“這臭小子打小就愛鑽研那些稀奇古怪的題目,我希望他繼承我的衣缽,他父親希望他學金融好接班,他母親又希望他成為鋼琴家,這孩子倒是都做得很好。隻是如今都高三了,按理說不應該參加這些考試了,可他就是喜歡這些,誰也攔不住他。”說完還捋了捋沒多少的胡子。
“老秦啊!我看你就是在嘚瑟!誰不知道你家秦遇是A中的尖子生,今年的市狀元十有八九都花落你家。”
“不敢當,不敢當。那都是他自己努力的結果,狀元這個稱號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平常心,平常心。”
看!這就是成年人之間的人情世故!
秦教授也不再關心自己的孫子,認真搜尋新的苗子,突然他的注意力被一個屏幕吸引,隻見這個考生一直選擇D難度,雖然佩服她的勇氣,但是不得不說D級的難度有些研究生也未必能解答,看來還是太急於求成了,無奈的歎了口氣。
“怎麼了?秦教授,我看秦遇這小子發揮挺穩定的啊。現在還是第一名,還是您老發現了什麼苗子?準備私藏起來?”
秦教授也不遮掩指著其中一塊屏說:“我看這位學生一直選擇D難度的題目,也不知道是胸有成竹,還是已經放棄了。”
雖然場外的老師們可以看到每位同學的題目,卻看不到作答情況,而且每塊屏顯示的都不是本人名字而是座位號,所以沒有人知道是誰在答題,隻能通過排名來推測。
如果想要看到她的作答過程必須要現場至少三個老師聯合授權,才能將作答過程顯示在屏幕上。這樣做主要是為了避免作弊的事情發生,雖然這個級別的比賽一般人不會也不敢,可是誰能保證百分之百呢?畢竟高考試卷都有人偷。
此時一位學者有些不滿道:“我看這孩子過於自信了,在這種競賽比賽中,應該避免死磕高難度,雖然積分高,但是耗時也多,關鍵也未必能答對。應該選擇性價比高的題目,否則有可能別人已經得了很多分了,而自己還在死咬一道題,最終顆粒無收。”
“沒錯,競技比賽變數太大,還是穩妥更好。”
有人讚同就會有人反對:“可是破解難題的成就感是無法用比分來衡量的!”
一時間兩種不同的論調充斥在大廳。
然而場外的聲音林妙妙是聽不到了,林妙妙心中自有自己的計劃,沒有十足的把握也不會每次都堅定的選擇D難度。
三個小時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很快比賽時間結束了。
林妙妙看到自己排在21名也不惱,畢竟自己就喜歡做這些難度大的題目,不為別的,就為了看看這些題目的深淵在哪裏,不過比想象中的好,遇到的都能答上來,而且自己似乎找到一些竅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