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1 / 2)

公元2001年初夏,中國政府公布轉基因管理條例。這事確實耐人尋味。此前,美國大豆大量湧入中國,勢莫能止。美豆大多采用轉基因生物技術,高產廉價,競爭優勢曆然。但是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構成危害,科學界尚未定論,各方爭執不休。活得講究些的,如歐洲、日本,皆製定規則限製轉基因大豆進入本國。發展中國家就不太計較這事情。中國忽然明確立場,要求轉基因大豆入口必須貼標識,接受衛生檢疫,這事情在農產品市場就變得嚴重起來。要知道有了這把尚方寶劍,美豆進口成本陡增,並且在必要時,找幾條食品安全理由就可以把美國大豆堵在門外。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一聲咳嗽國際農產品市場都會震動。政府亮出這一招,是何用意?各路商家捉摸不定。

大豆在中國扮演的角色,可歌可歎。早在5000年前,大豆就最先紮根於華夏沃土。古人稱這為“菽”,是主要食物。所謂“菽粟”,即豆加小米,就成為糧食的統稱。中世紀以後,大豆經阿拉伯傳入西方。與許多事物相同,進入近代社會,中國國運衰微,大豆也失去了它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美國大麵積種植大豆隻有70年曆史,卻一躍成為頭號大豆生產國,2000年產量達7500萬噸,占全球大豆總產量的50%。而中國竟要向洋人買豆,年進口量達1400萬噸,位居世界第一。這些數據令國人尷尬,背後更隱藏著豆農的眼淚。有這樣一個故事:某次國際會議,美國駐華使館官員發言,竟代表美國農民向中國人致謝,因為購買美國大豆,中國人每年要支付10億美元……

加入WTO的中國,麵臨最嚴峻的挑戰就是農產品貿易。依照入世的承諾,將有更多的農產品湧入中國。美國農民笑了,中國農民呢?由於科技、產銷體製的落後,我國的農產品顯然處於劣勢。東北大豆產油率低,品質差,成本卻居高不下。麵對潮湧而入的美豆,豆農束手無策。價格低迷,庫存積壓,農民的日子日益艱難。改革需要時間,振興需要機會。如何獲得時間與機會呢?政府官員,專業人士都在思索這些問題。

所以轉基因管理條例的推出,更顯得意味深長。巧妙運用遊戲規則,引援國際慣例與外商周旋,這需要更高的智慧與技巧。歐美諸國,擅用“綠箱政策”保護本國農業,“綠”字旗一亮,商家無奈。現代人把健康放在第一位,誰能說得出什麼?轉基因管理條例是典型的綠箱政策。歐洲人吃不得的豆子,中國人就吃得?我們也要看一看,研究研究。當然,並不是不買你的豆,政府官員一再保證“條例”實施不會影響大豆貿易。但是,多一些附加條件,把握進口節奏的主動權,總是可以吧?其中玄機,業內人士至今還在反複揣摸。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是中國政府在WTO框架內首次翩翩起舞,其舞姿優雅,技藝不凡!

崔瀚洋在大連的日子裏,朝朝暮暮談論著這些事情。與黑馬見麵,親熱勁還沒過去,兩個人就伸長脖子,一臉嚴肅地辯論起轉基因問題。他們在海邊漫步,聲音宏亮地喊著,大豆大豆,引得衣著時髦的姑娘投來驚異的眼光。如今這花花世界,誰會這樣看重大豆?莫非腦子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