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原一統,天下穩定;
百年後,皇朝綱紀崩壞,脊柱坍塌,再強盛的王朝也抵不過改朝迭代,
在叛軍勢如破竹的攻勢下,曾經強盛的皇朝很快毀於朝夕之間,皇室被屠戮一空,天下頃刻分裂離析,此後中原大小勢力割據,大小國紛爭不斷,北境蠻國對中原虎視眈眈,多次派兵南下劫掠中原,
天下百姓多流離失所,食不能果腹,命不能由己。
七十年前,中原川地小國景國王室少年英雄橫空出世,先是率兵踏滅周領小國,蠶叢國和魚鳧國,
景國一舉成為川地最大的侯國,少年因此受封景侯。
之後這位少年景侯在景國境內大肆改組改製,又不斷蠶食川地各大勢力,終於景侯在及冠之年,憑一己之力讓實力孱弱,國貧民弱的景國一統川地,躋身中原五大強國之列,
又經過二十多年的征戰,景國吞並毗鄰北境的荀國,占據中原核心之地的原國,以及五國中最弱小的崆國大部分地區,
本想繼續征討,一舉克服中原和南境,但景侯多年征戰,身體早已經千瘡百孔,病態橫生,南下一統中原的夙願也不得就此不擱置。
就在這時一件舉世震驚的事情發生了,景國國主下詔禪位於景侯,稱己不能擔此天大的重任,遂懇請景侯即位,建元稱帝,
在這件事上,後來的琅國史官,南國史官以及北境蠻國的記載描述都不同,竟找不出一絲相似之處,對於這位景侯也是褒貶不一。
琅國《國史》中記載道:“自前朝大一統治局勢分崩離析時刻,天下紛爭……
中原曆經百年戰亂之苦,終得太祖高武文治景皇帝,以景國伊始,征討四方,得天下民心,順天下時應,具百年之基……
後一統天下大事在即,景國國主自知才疏,威望素著,不足以壓國運,為用之於天下百姓,遂詔酌請景侯即位,改元建製,景侯推脫不及,
於琅國元年,囊天下七分之地,具大半江山,改元建製,景侯順承天意,加封太祖高武文治景皇帝;”
南國在《中原秘笈》中記載道:“琅國起於微末旮旯之地,得位不正,自太祖皇帝伊始曆代皇帝窮兵黷武,天下百姓受其戰亂之苦久矣,
況其謂太祖皇帝,得位不正,不順天時,不尊天意……”
《中原秘笈》之中多次提及景侯得位不正,由此可見,南國並未有半點認可琅國正統,雖有敵對之嫌疑,卻未必不能從中得到一些有關景國皇帝禪位於景侯的猜測。
而蠻國對此事竟隻有寥寥數語,
“蠻國受中原壓製已久,而得天賜良機,令中原四分五裂,現今中原又得一雄主,我蠻國難以”!
蠻國地處北疆,雖有數萬頃良草地,但更多的是沙漠和冰原,且北境各族多未完全開化,茹毛飲血也是不難一見,
故單單從其對景侯的評價不難看出,北境蠻國因地形,氣候,皇室野心等等對中原和江南富庶之地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