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出征(1 / 2)

金鑾殿上,當大臣走的一個都不剩的時候,大汗淋漓的張布仍舊跪在冰冷鮮豔的大殿之上,或許今天對於旁人來說隻是一個有點小小陰鬱的日子,但對於大理市主簿來說卻是一個滅頂之

災的時刻。

先不說一月之期長遠如何,更不提逾期斷案不成怎樣,單是龐尚書於蘭將軍這兩大勢力哪一個都不是他張布能夠惹的起的。以龐尚書為首的文官早就對朝中武官手握重兵不滿,而如今武官進京述職這更是前所未有的,而武官一脈則是對自古以來文高於武頗有怨言。於是自發的結成以神武大將軍納蘭為首的一脈勢力,而如今之事名義上雖是由台院禦史劉封文揭發納蘭謀反,而暗地裏誰又知道這未嚐不是朝中文武大臣暗自交鋒呢,而哪一方麵都不是他所能得罪的,。一不小心仕途不保還是小事,一命嗚呼才是更甚啊。就算可以逃過這兩派勢力,更重要的是聖上的心思啊,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君威難測才是此案最大的難題。聖上是隻是以此案唯一平常瑣事還是有其他心事呢?比如壓製或者鏟除其中一派,而借張布的手呢?這些張布都猜不透。

顫顫悠悠的張布慢慢的從金鑾殿走了出來,神情恍惚,一陣清風吹過,剛過不惑之年的張布忽然間像老了十歲,渾身透出一股暮氣沉沉的感覺,與天上剛剛升起的朝陽形成了異樣的風景。

如今的朝廷表麵上看去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湧動,是多事之秋啊。張布抬起還算剛毅的麵頰眯著一雙不大卻透漏這狡猾的雙眼看向皇宮的上空,這謀反之案從何查起呢?看來還得從二月初二龍抬頭之日說起啊。

時光隨著張布的記憶倒流回五月之前,二月二龍抬頭。金鑾大殿。有本啟奏,無本退朝。金鑾殿上一層不變的是李德全的金嗓細音。

啟奏陛下,臣有本要奏。軍機處大臣張淼隨即上奏。羽化神朝的軍機處是一個區別於三省六部一台的特別機構,他們不受三省管轄而直接聽命於皇上,是一個平時不存在而特殊時刻存在的機構,而三省是羽化權力最高機構管轄六部,三省分為中書省、門下省、與尚書省。中書省負責發令,門下省負責複核。尚書省負責執行。六部分為禮部、戶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台院禦史分為左右禦史負責察舉百官,左禦史主察文官,右禦史主察武官。台院禦史也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機構,不過是一個不等同於軍機處存在的機構,他們一直存在,以檢舉百官。

哦,軍機處向來是上奏最少的機構,不知張愛卿今日上奏所為何事啊?龍椅之上傳出聲音。

稟皇上,微臣前日收到密報,天雲上朝兵馬大元帥薛天圖之子薛青雲日前率十萬大軍逼近我羽化正北方,意圖圖謀不軌,還請聖上早日決斷。

哦,竟有此事,眾愛卿可有良策。

皇上,天雲上朝這些年屢犯我羽化邊境著實可恨,我羽化神朝雖是仁義之幫,但也不能容許他國屢屢挑釁,微臣舉薦北方統帥神武大將軍納蘭將軍就地伏擊,以全殲天雲十萬大軍,以解這些年天雲屢次進犯之恨,工部尚書周曉說道。

恩,此議甚好,眾愛卿可還有其他良策,若無良策,朕就按周愛卿所言了。

陛下,臣不同意周尚書所言。禮部尚書王推上書反對。

哦?王尚書有何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