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熊的第一海上集群今天清晨應該會抵達阿拉弗拉海西部一帶。

第二海上集群的“福特號”戰鬥群機動到我艦隊以東500海裏側翼。

第三海上集群應該會到達南美洲大陸以西1200海裏的赤道線附近。

而預備第四海上集群則會前突到白令海跟阿拉斯加灣的交界處等待進一步命令。

這樣我們基本形成了一個環太平洋包圍圈,戰略機動基本完成!”

一名中校用紅色的筆在海圖上進行標識後,托馬斯司令站了起來,“20分鍾前,悉市通過通訊機搭建的臨時空中通訊網絡向我們通報了龍國星際艦隊的最新動向:

被標記為CC-1的重型太空戰列巡洋艦以及兩艘CL-2,CL-03輕型太空巡洋艦已將於澳洲時間淩晨2:30分離開悉市空域。

我們的偵察機跟蹤了大約20分鍾後失去目標,最後它們消失的海域大約在這個位置。。。”

托馬斯指向了珊瑚海北麵海域的某個點,亨利他們看到這個坐標後馬上皺起了眉。

珊瑚海跟他們所在的塔斯曼海連在一起,也就說他們是距離龍國星際艦隊最近的一支海上編隊。

“糟糕,我們離龍國人太近了,不會成為第一個被攻擊的艦隊吧?”

一名參謀官說完後,情報分析作戰中心的大佬們都沉默了。

“地球之盾”演習他們這一方雖然具體劃分了海上集群歸屬,但是下放到下一級指揮係統,還是以國家為單位進行劃分的。

比如他們所在的法蘭西作戰群、大不列顛作戰群以及德意誌作戰群等等等。

盟友這會都看著呢,他們當然不願意自己成為第一個被龍國星際艦隊“擊垮”淘汰的隊伍。。。

“也不一定吧?演習正式開始的時間為。。。4個小時後,以龍國太空戰艦的移動速度,它們可以出現在太平洋海域的任何一點。”

亨利艦長聽後表示同意這一觀點,“移動速度可以說是我們最大的漏洞了,龍國完全可以選擇逐一擊破,至於先選擇哪個艦隊群下手。。。說實話,這不是我們能決定的,這取決於龍國!”

托馬斯聽後看著偌大的太平洋海圖沉思了一會,之後他重重地歎了一口氣,“這是沒辦法地,太平洋東西跨度太大,近11萬公裏,這其實對我們的飽和攻擊極為不利。

但是艦隊群又不能全集中到一起,貌似我們隻能通過預警機+通訊機的組合來拓展偵察半徑了,該死!這演習怎麼這麼別扭呢,你們有沒有此感覺?”

“衛星預警成了擺設,艦載雷達探測距離有限,我們隻能靠前出得的預警機給我們爭取預警時間。

我們相當於瞎了一隻眼,這TM跟二戰有的一拚!”

“按理說龍國的衛星偵察能力也損失大半,我們的條件相同吧?不知道它們那CC戰列艦的探測距離有多遠,能不能攜帶艦載機?

該死,我突然發現我們對龍國太空戰艦的具體性能參數一概不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