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流(2 / 3)

也是到了這時候,王峰才真正發現了自己穿越後記憶力的**之處。

或者是王峰看書看得認真,對這些書本,他隻要讀個兩三遍,就能夠完全記在心中。

每每碰到了不懂之處,王峰便會主動向馬鈺詢問。馬鈺身為全真教掌教,雖然武功比起丘處機來說還略有不如,但對於道家知識的了解,便不知道是丘處機的多少倍了。

而且馬鈺的性格也不似丘處機那般急躁,無論王峰問什麼,他都會耐著性子幫忙解答,碰到自己也不懂地方,還會同王峰一起翻典籍查找。

王峰沉迷與書籍當中,因此練武的時間自然就少了許多。但許是沒有原本的急於求成之心,他的心性更加的符合道門武功恬淡虛無的要求,修煉的速度一點也不差,甚至比原先還要快。

事實上嗎,全真教武功源自於道門,道門特點的便是追求無欲無求。而且全真教的武功不需要專門修煉,也同樣會自己運轉。

王峰一心沉浸在這些道門的典籍的閱讀當中,沒有去刻意修煉武功,反倒是機緣巧合間符合了其修煉道門武功應有的心境。再加上他閱讀這些典籍時有所得,也進一步對修煉全真教的武功有所幫助。

前世王峰看小說多年,加起來字數不下數億,這般練出來的閱讀速度,遠不是常人所能比的。所說因為這些書籍全都是繁體字的緣故,略有些影響閱讀,但習慣之後,也就沒什麼了。

縱然因為要深思熟慮的緣故比不上讀普通小說的速度快,但比起普通人看書而言那可不是快一點半點。

而全真教的書籍雖多,但加起來也就不過千萬字。雖說用毛筆字寫出來,看起來幾乎要堆滿了房子,但卻不怎麼經得起讀。以王峰前世那一日百萬字的看小說速度,縱然不知道要慢多少,可不知不覺間,王峰讀完的書就一本加一本,越來越多。

轉眼便是數月功夫過去了,直到有一日,他無論拿起那一本,都發現這書自己讀過了,甚至還能背出來,這才知道自己已經將所有的書都看完了。當然,此時的他隻不過全都生吞活剝般的記載了腦海中,書本的真正精要之處還無是無法做到理解。

王峰也清楚讀書不能隻讀一遍的道理,於是拿起這些書籍,重新看了起來。此時的他,也不再是如原先一般對道門的東西一知半解了,他的水平縱然還不如馬鈺這位全真掌教,但已經超過了丘處機等人的水平。

畢竟全真教的人都是練武之人,大多對這些道門東西一旦都不感興趣,於是空有寶山而不入,這麼多的典籍也都白白的給浪費了。

因為有了一定積累的緣故,王峰再次重新研習起這些書籍來,便不再似原先般隻是一味記憶,而是努力的思考起來。甚至許多時候他都能發現書籍中相互矛盾的地方,便同馬鈺一起討論了起來。

馬鈺看著王峰一步步的走過來,對道門典籍的理解進步神速,當真是驚喜萬分,他絲毫也不把王峰當初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反而認真的和他探討了起來。

這般下來王峰隻感到深有所得,甚至許多地方都能同全真教的內功心法有所關聯。甚至還有許多地方,對武功的修煉還深有啟發。

這日他讀到“道衝,而用之或不盈”一句之時,突然略有所得。

這句話本是來自《道德經》,他早就不知道讀了多少遍了,起大致的意思就是:“大道如空虛的盅,向裏麵注水卻總是不會溢出來。”

隻是此時,王峰突然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這些時日以來,他內功修煉之時總是感到丹田之中漲得厲害。

等他問起馬鈺之時,馬鈺說這是練功小有所成,內力在丹田中積蓄了一定的程度,應該用水磨工夫慢慢的去打磨,讓丹田的容量不斷去擴大。

以前他覺得馬鈺說的是對的,此時王峰卻突然想到,人的丹田便應該似那空虛的大道,可與包容天地,包容萬物,無論裏麵裝多少內力都不會滿,但我為何會感到內力會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