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疾病是我們吃出來的(1 / 3)

對現代人來說,獲得健康確實成了一大挑戰。據統計,約有93%的女性與97%的男性,處於非健康狀態,有證據顯示:這也僅是一個保守的數據。

近年來,我們的物質生活改善了,人們的健康狀況卻反而每況愈下,醫院越蓋越多,在大排長龍的門診病患中,許多人正被那些聞聲色變的疾病所困擾:癌症、高血壓、心髒病、中風、糖尿病、肥胖症、骨質疏鬆等等,這些“文明病”,在過去確實是罕見的,現在卻成了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麵對、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在眾多的文明病當中,癌症可以說是最折磨人的。當今,癌症的高發病率與高死亡率,已經造成許多“先進、發達”地區的困擾,社會為此付出了極為龐大的成本。以北美洲為例,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死於癌症,乍聽這個數字,令人難以置信。我們一直認為:北美洲是全世界醫療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應該有更多人可以在高科技的醫療照顧下安享晚年,避免這些疾病的折磨。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美國有全世界最先進的醫學技術,還具有最溫和的氣候,美國肉類及動物類食品的消耗量位居世界前列,平均壽命卻是工業國家中最低的。現在高科技的醫療,如先進的檢驗儀器、定期健檢、放射線化療、高明的外科手術、甚至於基因療法,都無法抑製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年年攀升的事實。

醫療的進步,表麵上似乎平均壽命提高了,其實是嬰兒死亡率降低後統計上的錯覺。至少在美國,四十歲以後的平均壽命,五十年來從未增加過。醫學科學看起來是進步了,可是癌症卻沒有減少、壽命卻沒有延長,這個現象確實是我們始料未及的。美國十大死亡原因當中,癌症是僅次於心髒病排名第二的疾病,根據臨床醫療統計,肺癌病人接受治療後,能活五年的存活率隻有百分之十;乳腺癌與直腸癌的存活率也隻有百分之五十;血癌與淋巴癌存活率更低,隻有百分之三。

更值得關切的是:治療與不治療的存活率差不多。這個現象傳遞給我們一個訊息:醫療進步並不代表治療進步,我們看到的隻是醫院越蓋越多,病人數量越來越多,醫療設備越來越精致,醫學理論及治療方法越來越複雜,治療費用越來越昂貴,而人們的健康問題或者說免除病患痛苦的問題卻並沒有得到真正解決。

健康和疾病都是吃出來的

聰明的中國老祖宗很早就在《神農本草經》中說明了這個事實,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推薦:“食物是最好的藥物”、“肉食不如素食,熟食不如生食,預防勝於治療”,“自家廚房就是最好的藥房”。

我們為什麼不拿食物解決問題,非得吃藥?十藥九毒!拿藥來保健,秦始皇沒辦到,漢武帝沒辦到,你也辦不到!這裏不是反對吃藥,而是反對亂吃藥、迷信吃藥。你要明白,食療重於藥療,這是李時珍說的,《本草綱目》上記載的全部都是食物。

真正的健康之道是了解疾病的預防,防患於未然。即使已經是病患在身,也應該了解患病的前因後果,才是明智之舉,才不致於白生病、白受折磨、白花錢,在教訓中汲取經驗、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壞事也能變成好事,從此若能擁有健康、快樂、幸福的生活,亦是人生一大幸事。

長期錯誤的飲食導致體質衰變

我們拿酸性體質、低鉀高鈉體質這兩種非健康體質的例子來說明,文明病是如何發生的:

酸堿表(PH值表)中數值為7時,為中性,數值越小的代表酸性越強,越大的代表堿性越強。正常人體液的酸堿度為7.35到7.45,換句話說,健康人的體質是呈弱堿性的狀態,一旦體質偏酸,人就會生病。當酸堿度降到7.0到7.2時,就是所謂的癌症體質,癌細胞在這種環境下最容易生長,如果體質沒有改善,當低到6.8弱酸性的水平時,人就會死亡。所以,維持人體健康的前提是:防止形成酸性體質,多攝取堿性食品,避免接觸酸性食品。所有的肉類、蛋類、酒精、甜食(糖)、油、精加工白米白麵等,都屬於酸性食品,可樂,屬於強酸性的飲料,酸堿值為2.5,它們都會使體質酸化。

五穀類、蔬菜類、水果、豆類,多屬於堿性食品,吃了對身體有益。強酸性食品:肉類、蛋黃、白糖、柿子、未熟的酸性水果、西瓜子、核桃、果醋、發酵食物。中酸性食品:動物油、麵包、小麥、奶油、幹梅子、李子、碳酸飲料、醬油、酒精、藥物。弱酸性食品:白米、花生、啤酒、油豆腐、海苔。中性食品:酪梨、植物油。強堿性食品:無花果、葡萄、茶葉、小麥草汁、海帶、海帶芽、苜蓿芽、葵瓜芽、黃豆、各種芽菜。中堿性食品:蘿卜幹、大豆、紅蘿卜、蕃茄、香蕉、橘子、南瓜、草莓、黃瓜、梅幹、菠菜、小米、蕎麥。弱堿性食品: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豆腐。醫學研究顯示,在我們身體當中,若是鉀的含量高、鈉的含量低,身體的細胞將正常發展。如果鉀的含量低,鈉的含量高時,細胞就會向癌細胞轉變。一般細胞內鉀的含量是鈉的十倍左右,鉀不足時,細胞容易癌變;反之,當鉀增加,癌細胞也能恢複正常,所以癌症不是絕症,它可以藉由飲食的調整與心態的豁達而治愈。體質低鉀高鈉是導致癌變的關鍵,多攝取自然存在於蔬果食物中的鉀,避免攝取過多的鈉(味精和鹽等),就可以起到防止癌症及各種‘文明病’的效果。各種食物中鉀和鈉的比值,數字越大,表示鉀含量相對高於鈉,大多是適宜的食品。多數蔬果類鉀鈉比值都大於200,大豆粉、棗、胡桃、香蕉、南瓜、甜橙、杏仁、大豆、黑麥穀粒,麥胚芽、玉米粉等,其中大豆粉的比值更高達830,富鉀食物都具有抗癌的作用。雞、鴨、魚、豬、牛、羊等肉類,鉀鈉比值都不超過3到5,而火腿鉀鈉比值僅0.3;無論烹調什麼食物,鹽都要盡量少放。要特別說明,龍蝦鉀鈉比值隻有0.9,一般價格越貴的東西,其營養價值不一定越高。所有罐頭和加工食品,鉀鈉比值都在1以下,吃了對身體健康都是很大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