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係真情》後記
真情難覓,真情無價,願真情永遠。
我始終希望在生活中覓真情,以真情寫人生,寫出生活和人生的真情。
歌德在《浮士德》中說:“隻要不是出自你肺腑的話,就不可能真正打動別人的心。”英國人喬叟一語中的:“誠實是人能保持的最為高尚的品性。”我從平凡的生活中提煉出人生的座右銘:“誠以待人,實以辦事。誠實是立身之本。”
本書五組係列散文,展現在讀者麵前的是我的真實的雙親、姐妹與家庭,我的真實的際遇與人生,我對親人的親情與真情;同時也展示了我對文學的夢想與追求,展示了我對文學大師的真情與敬意。
從維熙先生在為我的書寫的序言中指出:“在他已出爐的幾百萬字的作品中,給我留下突出印象的是他的散文。像他個人形象的樸素無華一樣,他的散文並不追求文字的華美,而是把抒發真情置於行文之首。”從先生進一步指出我“將作品之真置於行文的首位”。他說,“記得,幾年前我做客廣東珠海時,有一位年輕的作者,讓我在他的本子上寫幾句話,我題贈了如是的兩句人文格言:‘真、善、美中真為首,假、大、空中假為冠。’失真的文字再好,也是鏡中之花、水中之月,而非真實人生的原本。林繼宗作品的特點,就在於在平實中求真。”從先生引用了巴烏斯托夫斯基這位影響了許多俄羅斯作家的文學先驅的兩句傳世銘言:隻有以童真眼睛看生活的人,才能成為大作家。從先生理解此話的含意:“其弦外之音意在提示作家,要抵製無處不在的人間世俗,對文學的浸泡和腐蝕,永遠保持住那份無價的無邪的真誠。”
知名作家葉梅珂在《禮讚母愛的華彩樂章——讀林繼宗先生〈夢中慈母淚〉有感》一文中寫道:“我喜歡《夢中慈母淚》的感情真摯自然,通篇兩萬多字,字字句句皆飽蘸著作者的感情:母子情、姐弟情、夫妻情、同學情、鄰裏情、親情、愛情、友情、鄉情……怎一個情字了得!無論抒發哪一種情感,作者都是‘情動於中而發於外’(劉勰《文心雕龍》),發自內心,真摯而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態。”葉作家的評價與從先生不謀而合,足見真情對於文學作品的生命力、感染力和藝術價值有何等重要的意義。
讀者應該不難理解我對親人和家庭的真情,那麼,我又為何那樣鍾情於巴老與從維熙先生呢?除了思想和藝術上的其他原因,首要的就是他們的率性與真情深深地感染了我。
巴金精神是什麼?巴金精神就是難寧可貴的“講真話”精神。他說:“所謂講真話不過是把心交給讀者。講自己心裏的話,講自己相信的話,講自己思考過的話。”巴金把“講真話”作為維護人格與良知的武器和底線,講真話,聽真話,是人的良心與品格的基本表現。巴金曾通過從維熙先生的兒子從眾,將《隨想錄》中的第三卷題贈給從維熙先生——那就是從先生熟讀過了並一直置於案頭的《真話集》。巴老的意思當然是希望所有作家的作品和行為都以說真話為標尺,說真話,抒真情,辦真事。巴老越到暮年,麵對夕陽靜思人生與世事時,越是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於是不斷地呼籲人們講真話、抒真情、辦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