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爭睹丹青落天池(2)(1 / 2)

後來乾隆皇帝聞聽,親來欣賞,百般褒揚,極為喜愛。紀曉嵐與肖綺婉商議之後,敬贈給乾隆皇帝。乾隆皇上以重金嘉獎了紀曉嵐和肖綺婉。

乾隆皇帝逝世之後,此畫作為皇宮寶物被收藏起來。到了清朝末年,八國聯軍攻進北京,火燒圓明園,有人趁機將此畫竊走。

據說此畫被英國人掠走,後又以高昂的價格轉賣到德國畫商的手中。

又傳說有人曾在日本一家名畫收藏家的畫室看見過《雪山龍湫圖》,問起來曆,回答從意大利收藏家手中收購。

還有人說此畫作為陪葬品與乾隆皇帝一同被葬入皇陵。傳說各異,莫衷一是。究竟《雪山龍湫圖》在哪裏?至今下落不明。紀曉嵐和肖才女泉台若知,焉能閉目?!

他們四人進畢野餐之後,便又騎馬返回。回到家中,肖綺婉日夜服侍紀曉嵐,親手做飯,精心為他調養,惟恐他身體受損,造成終身遺憾。

這一日,紀曉嵐已經完全恢複了健康,坐在院內榆樹底下納涼,手裏拿著一本書低頭觀看,從大門走進來一位衣衫破舊的女子,懷中抱著一個琵琶,邊彈邊低聲地唱著一支京韻小調,站在紀曉嵐的麵前,神情十分憂悒。

紀曉嵐抬頭看著這女子:隻見她苗條的身材,如月的麵龐,兩隻眼睛水靈靈的,雖說身穿一件帶補丁的白衫子,但也洗得幹幹淨淨,不失特有的素雅之氣。

紀曉嵐問她有什麼事,她含羞帶怯地說她是賣唱的,希望紀曉嵐賞臉,讓她唱支曲子、吃頓飯。

紀曉嵐看她有難處,便讓她唱給他聽。這女子便彈起琵琶唱出一支曲子來。別看她年齡不大,但唱起來卻很穩,絲毫也沒有膽怯的表現。她一邊彈一邊唱,可能為了集中精力用在嘴上和手上,所以,臉上的表情並不生動。

孟劍秋和英傑被她的彈唱聲引到院子裏,也圍住聽,二人欣賞著頻頻點頭。彈完一曲後,孟劍秋讓她再彈再唱,她剛唱了一句,便停下來,兩眼“唰”地流出淚來。

紀曉嵐等人看到她傷心的樣子,非常奇怪,幾個人對望了一下,便示意她不必唱了,她隨即抹去眼淚,停止了彈唱。

“請問小女子,”紀曉嵐惶惑地問,“你為何又哭呢?”那女子歎口氣,說:“我看見你們,又想起我的父親和哥哥,不覺傷心起來。”

紀曉嵐問她:“你父親和哥哥怎麼了?”那女子滴下一滴淚珠,說:“我和父親一路賣唱,到涼州,父親病死了。我哥哥在伊犁,為了尋找哥哥,我隻好來到這裏。賣唱糊口,實在艱難。有父親在身旁還好一些,如今父親去世,我一個女子孤身賣唱,常受別人的欺侮,十分難過。此時看見你們對我如此和善,我心裏又好受一些,但想到日後的艱難,不由又傷心了。”

孟劍秋頗有憐情地問:“你為什麼不去伊犁尋找你的哥哥呢?”那女子搖搖頭,不好意思地說:“實不相瞞,一來沒有盤纏,二來哥哥又無回信,他現在是不是還在伊犁,我也沒有把握。”

英傑同情地問:“你住在什麼地方?”那女子看一眼英傑,說:“開始住在旅店,現在隨便找個地方住住。這樣下去,如何是好呀!”說完,她又嚶嚶地哭出聲來。

紀曉嵐拿出一些銀子,對她說:“這些銀子,你拿去找個地方住下,等你哥哥有了確實的消息,你再去找他,如何?”

那女子卻不接銀子,說:“謝謝大人的恩典。不過這銀兩我不能要。我不想賣唱了,我想給你們做飯洗衣服,幹些雜活,等我哥哥的來信,他一旦有了確實的消息,我立即就走。”

紀曉嵐望望孟劍秋和英傑,見二人點頭表示同意,便對那女子說:“這樣也好,不過,你住在哪裏呢?”那女子一看旁邊的廚房:“就住在這裏吧!”

孟劍秋說:“也好。”他望著紀曉嵐,示意讓她住下吧!英傑也在一旁附和孟劍秋的意見。不等紀曉嵐說話,那女子立即跪在地上,對孟劍秋和英傑叩起頭來。孟劍秋當即把她扶起來。

紀曉嵐很欣賞她的敏捷和利落,不由笑起來說:“好吧!我們這裏正好缺個做飯洗衣的女人,你若不嫌棄的話,就住在廚房裏,給我們做飯也方便。高興了,你也可以彈彈琵琶唱唱曲,倒也不失雅興,隻是委屈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