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少女趁機轉過身子,拿起紀曉嵐書桌上的詩卷裝做看詩的樣子來。
肖綺婉把紀曉嵐拉進裏間屋關上門,悄悄問他為何對這少女如此動心,為何當著她的麵就這樣情不自禁地愛戀這少女。
紀曉嵐摟住肖綺婉的脖子在她嬌美的臉頰上吻了又吻,然後坦誠地說:
“她的清純和文靜使我想起了一個人。”
肖綺婉不解地問:
“什麼人?”
紀曉嵐熱切地說:
“一個女人。”
肖綺婉困惑地說:
“一個什麼樣的女人?”
於是,紀曉嵐沉思了片刻,便道出了有關那個令他迷戀的女人的事——
紀曉嵐原本生在河間府獻縣,他在少年時期就常常到他的四嬸家裏去玩耍。因為四嬸家離他家很近,而且那裏的風光很迷人。
四嬸家有一位名叫文嬋的使女長得才貌雙全,文雅秀氣,心性靈慧,善解人意,很可人心。
四嬸一家老小都很喜歡這位使女。
紀曉嵐也很喜歡這位美麗的使女。
他與她都處於少年時期,常常在一起無拘無束地玩。
他們由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少男少女逐漸長成了萌生愛意的青年。
他們常常在一起談情說愛,誰也離不開誰。但文嬋出於關心他的仕途與前程,常常陪伴他讀書寫字,並有意督促他認真讀書,出題考他,使他大有長進。
文嬋由於天生聰明,往往在考題方麵勝過他一籌。
她說如果她是個男子,一定會考中第一名。
又說如果她作為一個男子考不中的話,將永遠不會娶妻。
她的這些話意在暗示他發憤圖強、日後金榜題名。
他聽了她的話,無形中產生了強大的自尊和動力。
他把她的話牢記於心。
他心想作為一個七尺須眉如果不如一個紅顏弱女有誌氣有毅力有理想的話,那麼活在人世上又有什麼意思呢?
他把對她的愛轉化成奮發圖強、銳意進取的力量和智慧。
他自幼天姿聰穎,再加上自強不息,學問大有長進。
他懷著對文嬋的極大眷戀和追求,上京去會考,21歲考中了解元,他以這樣的成績來報答文嬋的恩情,他急不可耐地趕回到風景秀美的獻縣,會見他的情人文嬋,向她報告這特大的喜訊,向她表明心跡,以求喜結連理。
然而他的母親卻以文嬋出身低微、門戶不當而拒絕了他的親事。
文嬋的哥哥名叫文雷,是一個見錢眼開的勢利小人,他背著有病的母親向紀曉嵐索白銀三千兩、黃金一百兩,說如果沒有這些金銀做聘禮,休想娶他的妹妹。
他知道紀曉嵐鍾情於文嬋。
他知道他二人情投意合形影難離。
他趁機將妹妹當做搖錢樹想發一筆財。
紀曉嵐的母親又是一堵牆,阻隔了他們二人的結合。
心高氣傲的文嬋隱隱地看出了紀曉嵐母親的拒絕心思,就以種種理由辭別了紀曉嵐的四嬸,回家服侍病中的老母親。
她從此拒不會見神魂迷離的紀曉嵐,她怕引起他母親的憂思,又怕因此而耽誤了紀曉嵐的學業和前程。
她把一切苦果吞進肚子裏。
她把愛情的烈火悄悄撲滅了。
但她由此悲憤成疾,終於默默離世而去了。
紀曉嵐聽說文嬋含怨離世的消息後,淚如雨下、悲痛難忍,幾次偷偷懸梁自盡皆被家人救下。
但他卻一病三年,臥床不起,夜夜夢見文嬋來到他的身邊問寒噓暖、情深意篤。
最後一次與她在夢中相會,她對他說:“曉嵐,你如果再這樣頹唐下去,我就再不來啦!我勸你趕快振作起來,赴京去趕考,等你中了頭名狀元,我自會複生,再來與你相會的,我並沒有死,我隻是躲起來了,看你有無誌氣,看你能否名列榜首。好了,你要記住我的話,我走啦!後會有期。……”
紀曉嵐聽了她的話,振作精神,刻苦自勵,勤奮不倦,日夜苦讀,終於考中狀元,了卻了平生心願。
之後他又思念文嬋,夜夜夢見文嬋,常常暗自流淚,形容憔悴,終於又一病不起。
他在病中倚著書案,吃力而又顫抖地寫出一首懷念文嬋的詩。
那首詩的題目是《題秋海棠》。
詩是這樣寫的:
憔悴幽花劇可憐,
斜陽院落晚秋天。
詞人老大風情減,
猶對殘花一悵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