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任務就是為和珅獨攬大權、排除異己、擴充京都的人馬而積極密謀與策劃。和環不輕易出頭,隻對其兄和珅負責,並不輕易露出和珅的名字和身份。
而楊千波則專對和環負責,並不直接與和珅接頭或者見麵。
楊千波對他的手下人從不提起和環,隻說朝中貴人如何如何而已。
所以,楊千波的手下們並不清楚和環的事。
至於和珅有何密謀,這些人更是兩眼一抹黑,一概不知。
杜開先也不例外,他隻知楊千波是他的最高上司,聽命於他的指令,而不知其內幕究竟為何。
和珅以反詩為由誣告紀曉嵐遭到皇上斥責後,心想幹脆把紀曉嵐在新疆流放期間所寫的詩全都竊來,從中選出一些情調低落、情緒消沉、發泄牢騷、不滿皇上的詩作為反詩,再呈報皇上,借皇上的手處死紀曉嵐,或者永遠讓他流放邊塞,再無出頭之日。
他想,從那麼多的詩中總能挑出幾首有毛病的詩的。
他流放邊塞肯定會牢騷滿腹而借題發揮的,他不可能不在詩中流露不滿的情緒。
所以,他斷定這些詩中會有他可以利用的所謂反詩,來達到陷害紀曉嵐的目的,而取得乾隆皇帝的信任。
他把他的意思告訴了和環。
和環也認為他的推斷是合情合理的。
和環奉他的旨意,命令楊千波派杜開先再讓武小燕竊來紀曉嵐所有的詩,以便挑選有用的詩句。
杜開先奉命查找武小燕,但武小燕避而不見。
杜開先以為武小燕被殺了或者死於非命。總之她失蹤了。
杜開先把武小燕的隱沒情形報告了楊千波,楊千波又命杜開先選用溫鳳,采用美人計的辦法打入紀曉嵐的身邊,伺機竊取紀曉嵐的詩集。
杜開先認為這辦法不錯,但如何讓溫鳳取信於紀曉嵐呢?
楊千波自然有辦法。
楊千波可謂神通廣大。
他利用了哈密縣官葉青雲。
葉青雲為何能聽他的話呢?
因為,葉青雲在京都時原是楊千波的手下,執掌文告之類的權限,後來楊千波為了在京郊一帶擴充勢力,就派葉青雲到京郊的小縣當縣官發展人員,但葉青雲當了縣官後大肆貪汙、殘害人命,被乾隆查知後革職查辦。
楊千波通過和環請動和珅為葉青雲求情,結果乾隆聽了和珅的話,將葉青雲抄家後,派到哈密充軍。
楊千波又買通伊犁將軍,讓葉青雲當了縣知事。
楊千波給葉青雲寫了親筆手諭,讓他暗中接見杜開先和溫鳳,指令他以舅舅的身份以研墨為由,把溫鳳推薦給紀曉嵐做小妾,葉青雲照辦了。
楊千波讓葉青雲看過他的手諭後,當著杜開先的麵把手諭燒毀,葉青雲按楊千波的指令照辦了。
為了達到這些目的,葉青雲奉楊千波的指令率眾官和紳士們出門歡迎並宴請了紀曉嵐。
溫鳳的父母都在京都住著,成了楊千波和杜開先的人質。
溫鳳的命運被他們牢牢控製了,她不敢不聽杜開先的話。
杜開先把溫鳳帶到哈密住進一家客棧,在夜裏強奸了她,之後答應娶她為妻,然後才把溫鳳介紹給葉青雲,再由葉青雲推薦給紀曉嵐。
杜開先和溫鳳有秘密接頭的地方。
在天快亮之前,夜色還十分濃重之時,溫鳳潛入紀曉嵐的內屋竊走了詩囊悄悄溜出院門去會見杜開先。
她開門時不小心頭撞落在門上將發夾撞落在門口的地上,留下了她出門的物證。
杜開先收到詩集後,讓溫鳳留在客棧等他。
他悄悄潛入葉青雲的住宅,將葉青雲秘密殺死。
他是奉楊千波的命令,必須這樣幹。
楊千波的目的在於殺人滅口。
紀曉嵐等人聽了杜開先的交待後,認為楊千波等人的所作所為十分詭秘,他們聽命於和珅的指示,一定背著乾隆皇上做了不少駭人聽聞的壞事。有必要讓乾隆皇上掌握他們的秘密行動,否則,和珅結黨營私將會威脅到皇上的利益。
他們商量後決定馬上把杜開先關押起來,帶到京都轉交皇上審查。
紀曉嵐把杜開先的真麵目告訴了哈密縣當局,又讓他本人和他的口供在哈密縣的眾官員麵前亮了相。
哈密縣的官員們親眼目睹了杜開先的相貌,又聽他供認不諱地承認了罪行,也就相信他是真正的凶手了。
紀曉嵐講明事關重大,牽連到朝廷中的貴人,所以要把他帶回京都轉交皇上親自處理。
哈密縣的官員們表示讚同,他們都稱讚紀曉嵐高屋建瓴,想得很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