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其母的引領下,常常去伺候皇太後。星移鬥轉,日久天長,和珅母子二人和皇太後有了較深的感情,皇太後把和珅認做了自己的幹兒子。
青年時期的和珅長得健壯魁梧、英姿勃發、反應機敏、善於應變、能說會道,臉上常常帶著討人喜歡的微笑。
他被皇太後以至親的關係推薦給乾隆皇帝,充任禦前侍衛,具體的職務便是給皇帝巡查時打陽傘。
在他母親的教誨下,他學會了討好皇帝、取得恩寵的伎倆。
後來乾隆皇帝帶領他的侍衛們出宮打獵,在圍追野獸的山林中他們看到了一隻下山追鹿的猛虎。
乾隆皇上的武功本來很高強,又仗著他的侍衛們的助力,便朝那猛虎追去。
乾隆皇帝騎馬仗劍,跑在最前麵,他心想如此可愛的小鹿怎能讓惡虎吞吃了,他眼中冒出了氣憤不平的火光,口中大喊一聲“畜牲滾開!”,便直衝惡虎奔去。
眼看老虎即將撲上了小鹿,乾隆皇上來不及救下小鹿了,他情急生智,從馬上扔出手中劍,刺向那惡虎。
那惡虎一見刺來的劍,急忙閃身躲開,停止追擊,小鹿逃走了。
老虎眼見口中的獵物逃走了,怒吼著向乾隆的馬頭急衝而來。
此時乾隆有些著急了,心想我的劍百發百中,定能刺死老虎,結果落空了,手中沒有了劍,焉能對付這猛虎?
他如此想著,馬受驚揚起前踢突然又把他摔下馬背來。
受了驚嚇的馬逃跑了。
他被摔在一塊大石上。
他借助大石遮擋自己的身體,準備與惡虎格鬥。
惡虎抖了一下渾身的毛,張開血盆大口向他走來了。
猛虎死死地盯住乾隆皇上,一步步向他走近,看樣子它想一撲之下就要伸出前爪把他打趴下,然後再咬斷他的脖頸。
前麵的大石擋著乾隆皇上,他也死死地盯著猛虎,想在它一撲而來時躲開它的撲打。
形勢到了非常危急的地步。
人與虎的距離隻有三丈之遠了。那些隨後追來的衛士們手拿刀槍一看這種危險的局麵霎時愣住了,不知所措。
因為虎在動,乾隆皇帝也在動。
兩者的距離又很近,兩者都想準備立刻就要起身縱躍相搏了,在如此嚴峻如此危險的情況下,萬一扔出刀和槍,誤傷了乾隆皇帝可不得了。
眾侍衛正在為此而發怔而著急。
他們都想如何設法撲上去刺殺惡虎。
就在此時,那惡虎猛然縱身一躍撲向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閃身一躲時,腳下一滑,當即摔倒在地上。
乾隆皇上掙紮著往後爬,那惡虎直接向他飛撲而來。
眼看他難逃虎口了。
眾侍衛大喊著無法動手救他了。
就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候,忽然從大石旁飛出了一支槍,那鋒利的槍尖對準空中的虎的咽喉狠狠地紮進去,那虎疼得立即從半空摔下來掉在大石上,吐著鮮血滾在大石下。
緊接著,那扔槍的人又舉起刀撲向半死不活的惡虎,一刀砍下了惡虎的頭,把血淋淋的虎頭提在手中。
眾人偏頭一看,卻是侍衛和珅。
槍是他扔的,刀也是他砍的,眾人看得一清二楚,不住誇獎他是英雄。
當他扔出槍時,驚慌的乾隆皇上就看到了和珅,心想此人膽子大,也不怕誤傷了我。
等到虎受傷落在大石上,乾隆皇上才放寬了心。
等他看到和珅一刀砍下虎頭後,禁不住發出讚歎聲。
乾隆皇帝從地上站起來,笑嗬嗬地走向和珅。
和珅跪在乾隆皇帝的麵前,雙手舉著虎頭,精神抖擻地說:“托皇上的洪福,奴才鬥膽殺了這猛虎,也算奴才對皇上的一點孝心。請奏皇上,這虎頭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