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七、金陵救友
再說小爺洪川,那日與王順兄弟一起進了孫家藏金窟,除了拿了些銀元之外,那些金銀首飾、珍珠瑪瑙、古玩字畫一概不要,倒是看上一隻小小的金碗。你道為何?原來他見碗起意,想起當年過杏花小店被騙之事。記得臨走時,那老板娘曾送他一碗飯,他一時任性,沒有吃,後來整整餓了三天。不過他倒是要了一隻碗,而這隻碗一直陪伴他度過了無數難關,直到得月樓才丟下了。古人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見了這隻金碗,他由然想起這樁事來,正好派上用場,何不將這隻碗送與那好心的大嫂,也表表自己的心意。
小爺洪川這一夜不知跑了多少路,拜了多少門,才散完了銀元,就打算去杏花小店,了卻這個心願。可是他那時隻知道沿著這運河一直北上,東走一程,西跑一段,這杏花店究竟在何處呢,自己一時無法弄清。這茫茫大地諸多山林村落,無數小鎮店寨,到哪裏去尋呢?隻好一路走,一路問。有說有的,就離這裏不遠;有說這兒根本就沒有,好像還在漕河那邊。一時沒有準兒。
這一日,洪川來到一個去處,天近晌午,腹中饑餓,尋得一家小店坐下,喚小二過來要了幾碟小菜一壺小酒,一邊自斟自飲,一邊慢慢回憶著當年杏花小店的路徑。已經尋訪好幾天了,一點頭緒也沒有,心內不免有些納悶。這時猛抬頭見門外進來兩位漢子,在靠邊的桌子坐下,點了菜,也要了壺酒。二人邊喝酒,邊小聲說著話。洪川看他二人的打扮:一個身著藍錠短衣,足蹬皂靴,腰懸佩刀;一個身穿長衫邊上靠著一根哨棒,看他二人不像是生意人,到像是保鏢走江湖的。心想他們常年在外,走南闖北的,或許能知道這杏花酒店。於是站起身來拱手道:“打擾二位,敢問二位,這裏可有個杏花酒店的麼?”隻見其中一位,抬起頭來掃了一眼,又低下頭一邊吃菜,一邊說:“你要問這杏花酒店,在這江南江北,河東河西,山村、荒野可真有不少。據傳這山西汾陽、安徽池州、還有什麼什麼——都有個杏花村,杏花酒店的。反正現時間有杏花的,無杏花的,都叫杏花店,為的是圖個名字好聽,招攬生意。要說,還真難說清,不知你問的是哪一家杏花酒店。”這時另一位白淨麵龐的停下手中筷子,也抬起頭來,上下打量一下洪川,然後悄悄對另一位說:“兄弟,你看這位兄台氣宇不凡,咱們好像在哪裏見過?”那一位把端在手中的杯子,慢慢放下,又看了看站在對麵的客人,突然將桌子一拍大聲叫道:“你是洪川師父吧?”
洪川怔怔地站在那裏,也看了看二人,覺得在這村野酒店裏怎麼會有人認識他,叫他師父呢?隻好答道:“在下正是,不知二位……”這二人一聽慌忙移位讓座道:“數年不見了,要不是聽出你這安徽口音還真是不敢認呢,兄弟可記得,二賢莊金貴兄弟,咱們那時常在一起吃酒,常常在他家向你討教武藝呢。”
“嗬,我的記性太壞了,你們是金貴兄弟的朋友,也覺得在哪裏見過,好生麵熟。對,第一次在一起喝酒就是你們倆,是吧?”
“是呀!在下劉勝,江湖人稱‘金槍將’;這位李武,江湖人稱‘小判官’;師父一定記得的。”洪川一聽高興萬分,兩下並為一桌,又添了些酒菜,大家重新落座,不免又要說些別後之情。這時,洪川問起金貴和嫂嫂的情況,劉勝環視一下四周說:“師父,我們正為此事,才路過這裏。”
洪川說:“出什麼事了嗎?”
“對,師父,三天前那‘鐵掌’劉堂派人送信給我們,說金貴兄在南京打死了人,吃了官司,現在被關押在江寧縣衙的大牢裏,叫我們趕緊回去,商議營救辦法。”
洪川又問道:“金兄做事一向穩重,仗義待人,怎麼會打死人呢?”
劉勝道:“說來話長,聽來人說:一月之前,金貴兄帶著小娥嫂嫂一道去南京尋醫,不想在大街之上碰上幾個地痞**。這夥**仗著有錢有勢在南京城橫行霸道,欺壓市民,無惡不作。他們看到小娥長得秀氣,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故意輕薄挑逗於她。本來金貴兄就是省事之人,幾次都拉著小娥離他們而去。誰知那廝覺得鄉下人好欺侮,卻緊跟不舍,一路**,語言不堪入耳,還動手動腳。金兄一怒之下與他們交起手來,誰知當年你授於他的‘鐵沙掌’,他從未用過,時間常了,他可能也不在意了,盛怒之下,一掌就打死了一個主兒。眾**一看金貴兄武功了得,不敢與之交手,隨即派人報了官。據來人說金兄尚未跑到江邊就被抓了去。幸虧小娥嫂嫂機靈逃了出來,送信到了太平鎮給劉堂和楊勇。他二人派人報信給我們,我們這才正往揚州趕呢,約好在揚州見麵,商議如何救人。今日巧遇師父,那我們更有主腦了,不如一同前往。”
洪川道:“金兄有事,正當前往。”李武說:“此地離漕運碼頭不遠。”於是三人來到河下,叫了一隻小船星夜趕往揚州。
不一日來到揚州。這揚州古城素有“竹西佳處,準左名都”之美譽,又有“巷城”之稱,據傳揚州城有巷五百四十多條。小杜曾有“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等名句,那詩仙也曾用“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來盛讚揚州。揚州三月正是:風和日麗,桃紅柳綠,鶯歌燕舞,滿城**的季節。洪川一行正趕上這煙花三月來到揚州,一看果然嫣紅姹紫,景色宜人,然而日下好像少了些詩中那種浪漫情調。
三人上岸,進得城來,一路尋找,在離河邊不遠處,尋得一個叫“來福軒”的酒樓。一進門就知道‘鐵掌’劉堂與‘快手’楊勇,還有幾位金兄當年的徒弟早已到了。這家酒樓原本是金貴的徒弟金來福家所開,因為金來福父親去年生病回家休養去了,現在就由金少爺來福和一個姓金的本家在料理。因此劉、楊二人商定在這裏聚會,一來離南京不遠,二來在此說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