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1 / 2)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的一日,在盧漢宣布通電起義、雲南和平解放之後,洪紫波、丁敏惠攜丁正光回到了九龍洲的洪家大院。洪紫波、丁敏惠尚未洗去塵埃就急急忙忙前去拜望問侯吳氏。洪紫波、丁敏惠在昆明、緬甸、泰國逃亡藏匿近一年,九龍洲已經改天換地、物是人非,連天下都讓共產黨坐了。數月來,洪紫波、丁敏惠無一日不思念故鄉九龍洲和家園洪家大院。洪紫波經常用三弦撥彈思鄉之曲,丁敏惠則創作詩詞排遣心中湧動的無限的鄉愁。其中,有一首如此詠道:“離鄉背井度流年,夢魂縈繞蒼洱間。當年南詔王宮地,幾多悲歡看烽煙。人道春城風景好,異客怎堪露歡顏。何日重回九龍洲,把盞夜話說歸雁”。

一日,洪紫波、丁敏惠帶上祭品和祭文,去了鄭達家的墓前吊念了一番。洪紫波暗自慶幸自己當機立斷避開反動勢力遠走他鄉,躲過了一場災難和一次浩劫,否則,鄭達家的命運和歸宿將很有可能也必然是自己的下場。洪紫波立於鄭達家的墓地唏噓感歎一番,深悟人世滄桑、命運多桀,人生反複無常、世事難料,不由得歎道:“唉,榮華富貴轉頭即逝,而一切榮辱皆似過眼煙雲。往年洪家鄭家為生意上的競爭,你爭我奪,互相抵毀,互相揭短,互不相讓,鄭家甚至栽髒陷害洪家,欲置洪家死地而後快。在生活上,洪家鄭家,顯耀攀比,比富鬥闊,極盡奢華,無所不及。然而,到頭來,冤家卻成了親家。鄭家也由盛入衰,親家鄭達家也因被反動政府算計,致使家業頻臨破產而自殺身亡了。唉,世道艱難,由此可見一斑!”而後的一日,洪紫波、丁敏惠又去了洪家祖墳燒香磕頭,祭掃祖墳。洪紫波回想數十年的人世紛爭,感慨係之,難免又唏噓歎息,不能自己。

一晃眼,洪紫波回到九龍洲洪家大院已經二個多月,農曆一九四九年的大年三十夜正一天天臨近。

那日,已是中共西南局負責人之一的丁敏章攜妻趙之琴回到了九龍洲。丁敏章與洪紫波笑談之中無意說起往昔借貸之事,丁敏章道:“其實,我所借的那些錢,全都用在革命活動上去了。我本人分文未取,分文未花。”洪紫波笑道:“是嗬,當時,你我心照不宣。我的心中非常清楚你借錢要去幹什麼,錢肯定是鬧革命的經費,不然,你是不會開口借貸那麼多錢的。就當時的時局而言,隻不過我不曾言明罷了。”二人言罷,相視而笑,又笑談了一番。

一日,在昆明某大醫院供職的洪劍梅、高天璽攜子高騰雲也回到了九龍洲。又一日,在一大幫解放軍隨從的陪伴之下的洪劍飛、鄭啟蘭攜女兒洪憶竹也躊躇滿誌地回到了闊別多年的九龍洲洪家大院。這洪劍飛自從跟隨丁敏章出外求學、參加紅軍一去二十多載,吳氏、洪紫波、丁敏惠就再也不曾與其蒙麵。今日突然衣錦還鄉與親人相見,並且在外與鄭家女子結婚生女,一切恍然如夢,令在場之人喜不自禁。鄭啟芝見多年未見的妹妹鄭啟蘭歸來並與洪劍飛結為連理,自是欣喜異常。原來,洪劍飛一直在陳賡麾下進行革命活動。幾度滄桑,幾度風雨,幾度年華,幾度春秋,洪劍飛幾經錘練,已經成長為堅強的革命誌士。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洪劍飛、鄭啟蘭在陳賡的領導之下,轉戰晉南,六戰六捷,後又開辟了豫陝鄂解放區。淮海戰役中,又參加了殲滅國民黨黃維兵團。然後,與陳賡的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橫渡長江,解放了南昌,入粵追殲逃敵,進入雲南之後,跟隨先頭部隊搶占蒙自機場,斷敵空中逃路。在取得滇南戰役的勝利之後,順路專程回到故居九龍洲洪家大院,準備與家人一道守歲過年。

吳氏見多年不見的孫子洪劍飛歸來,並且當了共產黨的軍官,喜出望外,倍感欣慰,便道:“劍飛,若你洪泰然爺爺仍在世,見你有如此大的出息,不知該有多高興呐!”多年未通音訊的親人一旦相見,自然感歎唏噓不已。洪劍飛向親人講述了洪劍竹壯烈犧牲在抗日前線之事,並言洪憶竹之名就是為了紀念洪劍竹而取。眾人聽後,已是悲泣有聲,並為洪劍竹的壯懷激烈感慨而言,讚歎不已。洪紫波更是感慨萬端,洪劍飛多年參加革命,如今奪得了天下,這就是洪家的榮耀。可當洪紫波見到鄭啟蘭,不禁悲從中來,禁不住想起了含恨自盡的鄭達家。

洪紫波對鄭啟蘭道:“啟蘭,這麼多年你一直在外鬧革命,尚不知鄭家已發生許多讓人意不到的大事。首先是你的二哥鄭啟川參加抗日遠征軍灑血緬北,為國而死。然後,是你的爺爺鄭超群為了抗日在騰衝捐軀,再就是你的父親遭反動政府協迫用黃金、白銀及美鈔、現金兌換一文不值的金圓券,飲恨而亡。鄭家德繼祥在生意上因遭遇亂世和戰爭,處置不當,至有滅頂之災,讓人每憶及此,禁不住感歎有加。現在就讓啟芝、劍飛陪你回鄭家大院去看一看吧,安慰安慰你的母親高廣珍。”鄭啟蘭在外投身革命,當然不知鄭家的這麼多變故和不幸,如今聽洪紫波如此言說,心內甚是悲痛,便急忙與鄭啟芝、洪劍飛一道趕到了鄭家大院。

鄭家大院經曆了幾多變故,早已沒有了往日的景象和生機,顯得有些冷清。在鄭啟蘭的記憶深處,鄭超群在大院裏長袍馬褂,手托水煙袋,常坐在太師椅上品茶,丫鬟忙出忙進,衣袂飄飄。而如今,這一切已經灰飛煙滅,不複存在。這真是輝煌總有暗淡的時候,擁有總有撒手的時候。時光將一切都帶走了,隻留下永恒的曆史。高廣珍、鄭啟山、嚴秀敏與鄭澤雄和高管家迎接了洪劍飛一行。寒喧之後,母女相擁,兄妹相見,劫後餘生,自有一番感慨。鄭啟蘭提議要去鄭家墳山祭奠親人。鄭啟山讓高管家準備祭奠用品,即刻上墳山祭奠。鄭啟蘭在墳山哭成一個淚人。離家十多載,歸來之時,雖然衣錦還鄉、榮歸故裏,可祖父鄭超群、祖母段氏、父親鄭達家、哥哥鄭啟川均己長眠在蒼山上,這人生的生離死別,不能不說是人生的一大悲劇。鄭啟蘭叩別親人的塋墳之後,回到了洪家大院。革命者的情懷,畢竟廣闊寬廣,經曆人世間的變遷,鄭啟蘭變得更為堅強了。想當年,在九龍洲的鄭家德繼祥何等興旺發達,鄭家大院何等熱鬧非凡,可世事難料,人情冷暖,幾經變故,風華不再,富貴不再,包括當年的繁華景象也難以尋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