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年間的文化大爆發和聖天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紙張的基礎配方是天子給的,但是官重山自己完善、發揚、並且重新試驗出多種不同品類和方法的,還針對大晉不同地區的植被覆蓋情況,試驗出了更適合當地的造紙方式。
而印刷術,更是官重山自己發明並且改進的。
隻靠著這兩樣,對大晉文化至關重要的物質基礎,重山就得賜官姓,從扶仙宮管事一躍成為大晉監製所所長,負責所有大晉的造紙、印刷工作,大晉新曆和《洛字》、長安小學教材的推廣,都由他負責監製。
除了這些,大晉市麵上所有發行的刊物,也都有監製所管理,私人可以寫書,但想要大力推廣,得拿到監製所給上麵過審了,才有資格被印刷推廣。
比如知名昭明文化大拿的成非,他的作品流傳至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是天子身邊的尚書,文采得到天子認可,天子做主給他發行文集,印刷的作品最多,留存下來的也最多!】
還在鄉下老家念書的成非抬起頭,這說的是我嗎?
想了想,他覺得應該不是吧,自己的文采應該沒有到被稱為大拿的地步吧?還是繼續念書吧!
其他人終於理解了這個監製所和官重山的職責到底是幹什麼的,可以說大晉的文脈都掌握在他手上。
想要寫東西,你得有紙吧;想要你的東西被天下人所知,你得先把自己的東西送過去,等他過審了,才能在天下推廣。
雖然後世之人沒有明說,但是如果不是因為諸學派合流了,諸學派的書能否被監製所審核通過,那都是個未知數。
這官重山和他背後的聖天子,簡直就是掌握了天下所有文化人的喉舌!
尚且不明白這到底代表什麼職權的重山低著頭,而宣政殿其他大臣們,一個個都虎視眈眈看向他們。
沒想到啊沒想到,皇太孫身邊一個內監,居然能有此能力,日後攬了那麼多的事!
還有你,十三殿下,看著無欲無求諸事不理,感情日後你已經是軟刀子在手,都已經完全把諸學派拿捏在手裏了。
所有的書想發行推廣都得經官重山的監製所審核,那不得是你想看什麼他們就給你改什麼了!
【已經成了監製所所長的官重山沒有就此圓滿,他想要幹的大事還有很多,在昭明二年之後,他依舊大力推廣改進造紙術和印刷術,把他們朝著成本更低、質量更好、更適合當地條件的方向去發展。
聖天子的目標是讓大晉文化輻射到周邊甚至更遠的地區,那他就配合著,把大晉的文化整合起來,以一個超然的姿態去降維打擊其他地區。
連長城之外的歸晉城,都可以有小學和小學教材,南邊已經歸屬於大晉的百越之地,那些當地人也都以能夠學習大晉文化為榮,成非的文化作品不隻是在洛陽一帶流行,整個大晉都流傳著他的傳說,甚至有不少少數民族,都因為成非去學習大晉文字、語言,最後成為一代詩人。
昭明十年,天子遷都長安後,官重山也以他人無可置疑的功績,被天子恩封為文亭侯。
從出身微寒的宮廷內監,到掌握整個大晉文化事業的所長,官重山的一生都在積極向上中度過,一輩子都不忘記進步,到老了也在侯府自己試不同的造紙術,成為後麵所有朝代所有太監們的畢生偶像。】
重山的功勞無人能夠指責,他確實做的事情足夠多了,到老也不忘記自己的工作,活到老進步到老。
隻是所有人都注意到一個時間問題,感情他昭明二年就成功搞出了紙張和印刷,成為了監製所所長是嗎!?
宣政殿有官員在數著時間,永業二年燕王叛亂,私通匈奴,昭明元年有招賢令和洛陽學宮,昭明二年有了造紙術、印刷術,昭明三年出來了《洛字》,昭明四年南巡處理了洪都王……
十三殿下,您這做了天子之後,是不是大晉發生的事情也太多了!您居然如此的忙碌嗎?
經這位大臣一提醒,其他人也反應過來,是這短短的時間大晉的改變,在他們耳朵裏都天翻地覆,更別說之前後世人還說過,十三殿下登基後,基本上到了昭明五年,大晉上下那可都是他一言堂了!
我們知道您的皇帝做的好像是比較高效,從上位開始就很速度,但怎麼感覺什麼事情都那麼速度啊!?
光是隻聽著,就感覺那上麵不是人幹事的小白:救命,他怎麼比以前在修仙界上課還要忙碌啊!
【而除了造紙術的改進者,印刷術的發明者,文化管製的祖師爺,官重山能是我們人盡皆知風雲人物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他知道工作要留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