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弟子附和道:“好的生活習慣,課本的知識,還有做人的道理,這些都是需要教授,是能讓人變得更好,讓國家變得更好的東西!”

他們的老師微笑起來:“沒錯,這些都是知識。把他們交給百姓,讓百姓都能知曉簡單的禮儀和道理,這就是我們上雍的理念。

聖天子雖啟用諸學派,但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在踐行我們上雍學派的理念!”

這是什麼,看一眼,是聖天子!再看一眼,是我們上雍學派的聖主!

【誠然,第五胡休的寫的作品存留到現在的原本不多,他也沒把自己劇本放進地宮留存,能看到的都是一些不全的殘篇。

但是他的劇本創作都是深入民間的,百年後,千年後,大晉沒了,一個又一個王朝都覆滅了,到了我們的現在,我們各地的人民依然能知道神農嚐百草的故事,知道聖天子推廣的基礎衛生知識,這都得益於第五胡休的戲劇創作。

他的劇本沒有留下,但他創作的故事千百年來都在這片大地流傳!】

突然被高高捧起的第五胡休:這麼誇我的話,劇本也不是不能寫。

小白想了一些這個時代可怕的貴賤差距和知識普及率,也覺得用娛樂的方式來引導百姓是個不錯的選擇。

等等,我為什麼要想這些!

不該有的念頭統統退撒!我是修士,目標隻有一個,那就是飛升!

【到了最後一個諸侯王,東萊王了,這位更是重量級!

排行十一的東萊王第五惠好,這位沒什麼之前都平平無奇,但自從聖天子開始管子侄們的教育問題之後,東萊王直接把孩子和母親都打包送去洛陽,封國也一並上交了,帶著王後,兩個人一起直接上船出海去。

順帶一提,東萊王比較窮,東萊王後娘家也不富裕,這造船的錢還是他們這些年和齊王搞關係,在齊王這個二哥手上薅來,攢了好些年,終於能夠造上一條大船出海。】

十一歲的第五惠好已經能聽懂很多話了,他沒發現有什麼不對,反而一聽見自己以後能有大船去海上,興奮的不能自已。

第五惠好他母親微笑起來,抬手就把他按倒,直接給他屁股狠狠來了兩巴掌。

孩子和你娘我都扔去洛陽,你帶著王後出去逍遙是吧,現在就開心自己以後有大船是吧,我讓你開心!我讓你出海!我讓你把我扔去洛陽!

小白驚歎:我算是看出來了,第五嬰的兒子們,各個都是人才!

百官們數了數,武帝的兒子,太子很正,但是英年早逝,聖天子不用說,這是上天賜予的,剩下的,搞藝術的,沉迷修道的,躺平養病的,做廚子做老師的,做男科聖手的,直接跑去海上的……

陛下,您的孩子,真是各個不是做皇帝的料啊,怪不得你寧可把皇位傳給太孫呢!

【東萊王和王後坐船出海,一是冒險,二是做海圖測繪,三是給大晉開疆拓土去了。

大晉同時期,外邊那是真的沒有什麼文明,出海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航線地圖,以及外邊的物產。

那時候中原地區雖然也對香料和木材什麼的有需求,但是需求量不大,倒是外邊的礦產,和雨熱條件更好的一些小島,還能有點用出。

東萊王的船隊一靠岸,外邊的野人哪裏見過這種大船和穿這麼漂亮衣服的人啊,直接就把他們當做神明了。

東萊王帶著人就在靠岸的每一處搞測繪,看看當地特色動植物和礦產。

等回去了,把海圖、地圖和一路見聞整理好上交天子,天子就開始分配人手,去開礦、種植。

雖然中間兩千年裏,一到中原大亂,就會有中原人往海外跑,但是中原一穩定,為了礦產和甘蔗這些東西,外邊的暫時獨立的小島最後也還是會回歸中原朝廷。】

第五惠好的母親聽到這裏,放下了手,看著自己抽抽噎噎掉珍珠的兒子,勉強在後人的認可中承認這小子出去不是隻為了玩。

“惠好,屬於你的功績,你以後一定要去做。隻是以後要是出海了,得多帶點人手,可不能就隻帶著王後和那一點水手就跑了。

聽懂了嗎?”

第五惠好不敢出聲,委屈巴巴的點頭表示自己聽到了。

第五嬰:所以外邊到底是有什麼香料,什麼好木材,什麼好礦啊,值得第五小白讓人去占了。

【說了那麼多,都是中原的名人,也該說幾個中原以外的昭明風雲人物了。

就決定是你了,公認的能力差但是賊會抱大腿,單於王劍的擁有者,一生好命的代名詞,得到聖天子認可的第二代匈奴單於——額爾丹!】